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美國2023:“罷工門”折射經濟之困
2023-12-23 08: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1
聽新聞

(華府觀察)美國2023:“罷工門”折射經濟之困

中新社紐約12月22日電 題:美國2023:“罷工門”折射經濟之困

中新社記者 王帆

2023年,美國經曆了幾十年來波及範圍最廣的罷工潮,包括影視、製造、醫療、教育、零售、酒店、媒體在內的多個行業都爆發大規模罷工。截至12月中旬,全美超過50萬人參與罷工,遠高於往年同期水平。

持續蔓延的罷工潮給美國經濟造成衝擊,並引發連鎖反應。其中,對經濟影響最大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AW)的罷工行動,讓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經銷商、貨運公司甚至航空公司都感到壓力,並直接造成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按年率計算減少0.2%。

美國此輪罷工潮的導火索是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和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各行業的罷工訴求主要集中在提高收入、改善待遇和保障就業。廣泛性的罷工將推動薪資成本上行,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帶來裁員效應並進一步推高商品定價。此外,人們對工會組織的認同感加強。這些或將對未來經濟和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大規模罷工

今年以來,美國的罷工活動愈發頻繁。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的數據庫顯示,截至12月中旬,美國年內已發生約400次罷工。其中,大部分罷工發生在局部地區,不少行業罷工規模空前。此外,一些潛在的罷工威脅,讓業內沸沸揚揚。

5月初開始的美國編劇協會(WGA)罷工持續了148天,雖未打破該工會在1988年創下的持續154天最長罷工紀錄,但參與罷工的編劇人數已較彼時大幅增加。7月開始的美國影視演員協會(SAG-AFTRA)罷工持續了118天,打破了這個擁有16萬會員的好萊塢工會的最長罷工紀錄。這也是63年來美國演員和編劇首次聯合大罷工。

當地時間7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派拉蒙影業公司門前,人們高舉“罷工”標語牌遊行示威。

中新社

記者 廖攀 攝

7月,代表34萬名美國聯合包裹(UPS)工人的工會組織——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在五年期合同即將到期之際威脅罷工。若此次罷工成真,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單一雇主罷工。最終,快遞巨頭UPS與工會達成協議,提前避免罷工發生。

9月中旬,UAW宣布針對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母公司斯特蘭蒂斯的罷工。由於初期談判進展不順,參與罷工的人數不斷增加。在罷工持續六周後,隨著UAW與三大車企達成協議,此次罷工暫告結束。

10月4日,由於勞資雙方未能就新合同達成一致,美國最大私營醫療機構美國凱撒醫療集團工會聯盟的7.5萬餘名醫護人員舉行罷工。這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罷工行動。後來,凱撒醫療集團與工會聯盟達成協議,罷工結束。

無論是醫護人員要求增加人員配備並杜絕強製性加班,還是WGA要求限製人工智能撰寫或改寫劇本,本輪罷工潮各行業的訴求不僅僅是提高收入。在勞方議價能力提升的大環境裏,工會所代表的工人不僅在收入上得到了兩位數百分比的增長,更得到了長遠的待遇改善和就業保障。

博弈的背後

2023年,美國參與罷工的人數創本世紀新高。《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受勞工短缺加劇、企業利潤飆升、工作條件惡化、物價持續上漲等因素刺激,人們不滿甚至怨憤幾十年來薪資福利停滯不前等現狀,進而對工會表現出極大支持。

根據民意調查機構美國蓋洛普谘詢公司發布的報告,美國人今年對工會組織的支持率達到67%,為連續第五年超過62%的長期平均水平。人們對美國工會組織未來將變得更強大的看法認同出現前所未有的上升,今年有34%的美國人相信這一點,而五年前這一比例僅為19%。

當地時間7月14日上午,華納兄弟、迪士尼等美國影視娛樂產業巨頭總部門前,有成百上千的人高舉“罷工”標語牌遊行示威。

中新社

記者 張朔 攝

近年來,不少行業的工會組織選出新一代領導者,包括UAW主席肖恩·費恩(Shawn Fain)、WGA首席談判代表艾倫·斯塔茨曼(Ellen Stutzman)以及SAG-AFTRA主席弗蘭·德萊斯切爾(Fran Drescher)等,他們是勞資博弈裏的工人領袖。媒體稱,這些領導者更明智、更激進,善於運用公眾、媒體、政府代表等多渠道讓雇主麵對棘手的談判條件。

在談判過程中,新一代工會領導者十分注重策略。比如,WGA將談判焦點集中在最大、最賺錢的流媒體公司奈飛(Netflix)和華特迪士尼上,而UAW則首先瞄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它們的“搖錢樹”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廠等。

在此前的UAW罷工中,美國總統拜登親赴密歇根州參加底特律汽車工人的罷工集會以示支持,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也緊隨其後在集會現場發表講話,雙方均試圖在“搖擺州”爭取選票。這也從側麵反映出本輪罷工潮裏的工會組織帶來的影響不隻是經濟方麵。

事實上,各行業工會組織深知可利用這種影響進行博弈。以保障勞工權益為代表的大型工會近年來力求獲得更多政治影響力。如果罷工潮持續蔓延,一直被壓製的工會組織或許會在未來美國政治中受到更多關注。(完)

標簽:
責編:袁濤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