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2024.jpg
未來三年國內旅遊如何提升?這份文件給出答案
2023-11-15 09:4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
聽新聞

11月13日,文旅部發布《國內旅遊提升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國內旅遊市場規模保持合理增長、品質進一步提升。國內旅遊市場對促進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突出。這份三年計劃,是為了解決當前國內旅遊市場中的哪些問題?又提出了哪些針對性的措施?更好提升的方向和方法又是什麼?《新聞1+1》邀請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共同關注:未來三年,國內旅遊如何提升?

旅遊市場的突出作用,何以體現?如何量化?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2009年國務院曾提出,未來要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這個詞怎麼去定性?當時我們給出了一個5%的定量指標,也就是說旅遊的總消費要占GDP的5%。這個數字在2009年的時候提出來,到2019年的時候,我們基本實現了這個目標。但我們也要看到,隨著經濟體量的擴大,旅遊業的消費也要隨之擴大,否則這個比例就不對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去講,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除了消費以外,我們還要拉動投資、拉動就業。現在看來,我們旅遊業在投資增量和存量兩個方麵,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很多投資還是側重於山山水水的自然資源和曆史人文資源,針對科技賦能、文化引領,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方麵的投資,我們還需要加強引領。

如何看待國內旅遊提升計劃的出台時機?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我覺得這份文件的出台正逢其時。推動旅遊業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既定的目標,要長期踐行這一目標,就需要我們有序擴大出遊的基礎,增加旅遊消費的頻次,擴大旅遊消費的份額,最終提高遊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我們國家盡管已經進入大眾旅遊全麵發展的階段,但是大基數、穩增長、低消費還是基本國情,比如在2019年,盡管出遊人次超過60億,但平均到14億人口來看,我們的人均出遊率也隻達到4.3次,和韓國等周邊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倍以上的差距。所以讓更多人民群眾享受旅遊的權利,提高出遊的頻次,提升旅遊的消費和遊客的滿意度是我們既定的目標。盡管過去一年我們旅遊業“高開高走”逐漸回暖,盡管過去每個季度、每個節假日的旅遊數據都是越來越高,但是和2019年相比,我們增加的幅度還不是很高,距離我們推動旅遊業走向內生性增長,理性的繁榮,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要千方百計穩住消費預期,提升旅遊消費的信心,這是政策的主要目標,所以說這份文件的出台是正逢其時。

國內旅遊市場是發展入境旅遊的重要基礎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市場需要協調發展。其中,國內旅遊也是入境旅遊的基礎。如果我們的基礎設施建立不起來,如果我們的服務提升不起來,那麼入境遊客也不會來的。為了貫徹落實國辦的文件,據我所知,有關部門也正在製定入境旅遊振興計劃,這和國內旅遊提升計劃是一個“姊妹篇”。如果我們國內旅遊市場的基礎提高了,我們的服務品質、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都完善了,就會形成“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新空間。

國內旅遊提升計劃30項主要任務的重點在哪裏?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我個人最關注的是優質旅遊產品的供給,包括要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閑城市和街區,還有推出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鄉村旅遊集聚區、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推進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重點區建設。隻有豐富優質的旅遊產品供給,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個性化和多樣性的旅遊需求。除了產品以外,我們還要關注市場的環境,需要製定相應的標準、監管和示範引領。我注意到,這份文件中提到對民宿要有相應的標準引領,還有旅遊信用方麵的內容,特別是對實施“信用+”工程做了相應部署,讓廣大遊客比較在意的不合理低價遊、強迫購物等惡性事件空間越來越小,直至消失,這是我們的目標。

如何推動更多新的旅遊產品進入市場?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首先,傳統的產品價格要往下降一降,新的產品才會進入市場。隨著遊客出去得越來越多,市場變得越來越厚實,旅遊企業的創新空間就會越來越大。比如City walk(城市漫遊),不僅去看街景,渴了還要喝飲料,還可能坐下來喝一杯咖啡,餓了需要餐飲,可能還會去參加一些文化體驗活動,這些方麵都給旅遊企業的創新投資帶來了一些新的空間。比如一些小而美的旅遊項目,能不能在城市街區中布局,都是值得思索的方麵。

提升旅遊體驗,最重要的還是落實好帶薪休假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我們要通過節假日製度安排不斷優化,來提升廣大遊客的獲得感。但從根本上去講,我們還是要推動帶薪休假製度的落實,讓廣大遊客實現“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時間我也要做主”,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旅遊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標簽:入境旅遊;國內旅遊;研究院院長
責編:李暘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