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十年 改變了什麼?
2023-11-15 13:37: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
聽新聞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今天(15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周年。受水區直接受益人口超6800萬。

受水區超6800萬人直接受益

調水主幹線全長1467公裏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從長江下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由南向北相繼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穿過黃河輸水到達山東北部;一路向東到達膠東半島,調水主幹線全長1467公裏。

兼顧農業 航運和其他用水

工程立足“空間均衡”思路,構築長江水、淮河水、黃河水、當地水優化配置和聯合調度的骨幹水網,涉及江蘇、安徽、山東3省,補充生活、工業和環境用水,兼顧農業、航運和其他用水。

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副司長 一級巡視員 袁其田:10年來,水利部加強水資源統一調度、精準調度,強化工程運行監管,全力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優化水資源配置 暢通南北經濟

10年來,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曆經試通水、試運行、正式運行,圓滿完成年度調水任務。截至2023年9月30日,累計抽引江水429億立方米。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都發揮了哪些功用?

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副司長 一級巡視員 袁其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優化了水資源配置格局、保障了群眾飲水安全、使江蘇水網體係進一步完善,山東初步形成“T”字骨幹水網格局,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

沿線河湖環境改善 古老運河煥發生機

袁其田介紹說,在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方麵,通過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綜合措施,沿線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遏製。

在暢通南北經濟循環方麵,顯著改善了京杭大運河的航運條件,山東濟寧段航道實現了內河航運通江達海,將南方地區的水資源優勢轉化為北方地區的經濟優勢。

此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讓水文化建設也得到加強,使古老的大運河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副司長 一級巡視員 袁其田:我們重視挖掘大運河的曆史文化資源,並在南水北調工程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我們還依托沿線眾多樞紐工程,建成了多個國家水情教育基地,麵向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開展國情水情教育,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和愛水節水護水的意識。

水利部:加快推動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目前,水利部正按照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有關要求,加快推動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在確保東線一期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的同時,不斷擴大工程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受水區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南水北調工程: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

什麼是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狀況,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現有東、中線一期兩個工程建成並運行使用。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東線工程從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抽取長江水,輸送到江蘇、安徽和魯北地區及膠東半島。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線通水。工程從漢江中上遊丹江口水庫取水,輸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一江清水向北送 “一城青山半城湖”

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2011年,為保障南水北調的輸水水質,江蘇徐州先後關閉丁萬河沿線17座小煤碼頭、全部煤炭堆場和養殖場,以及所有排汙口。此外,徐州還投資4.3億元,開展生態修複,同時專門建設了汙水處理廠。

江蘇省徐州市水務局高級工程師 楊翠萍:由於它和大運河連通,必須對河道進行徹底整治。通水之前必須先治汙,以入河、沿岸的運河口門作為出發點進行溯源整治,進行汙水混接點改造,還有管網修複,保證汙水始終不能進河。

隨著徐州對一條條河流全方位的整治,水環境逐漸好起來,城市親水地塊也變綠變多。最大的采煤塌陷坑潘安湖引入南水後,變成了國家濕地公園。附近的馬莊村在享受到湖畔優美生態環境的同時,還吃上了旅遊飯。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鎮馬莊村村民 徐傳貴:現在水也清了,魚也多了,鳥也多了。吸引了很多的遊客都上這來參觀旅遊。

治汙的同時,徐州全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係統修複。目前,當地森林覆蓋率達到31.9%,位居江蘇全省第一,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6%,向外省輸水的斷麵水質始終穩定保持在Ⅲ類以上。

江蘇省徐州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丁裏廣:通水十年來,徐州市積極治理汙染,改善水環境,盤活溝通沂沭泗、故黃河和濉安河3大水係,串聯起2132條河流及湖泊水庫,水域麵積由過去的1139平方公裏增加到目前的1212平方公裏。在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的同時,還打造成“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新生態格局。

南來活水 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江蘇徐州還是一座缺水城市,人均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然而,近年來卻有不少用水企業在徐州投資落戶。他們的用水是如何保障的?

記者在這家新能源光伏電池板生產企業看到,流水線上從加工到切削降溫等多個環節都需要用水。

江蘇省徐州某光伏新能源企業副總經理 吳傳傑:因為我們切的光伏片非常薄,所以每一片都要經過設備清洗。每天的用水量如果滿產的話,大概在4萬噸到5萬噸。所以水對我們這個產業在選廠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企業選擇徐州正是由於當地有了南水的補充。源源不斷南來的活水,為徐州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水源支撐。

企業落戶門檻高 水耗標準嚴格控

然而,企業落戶,徐州也有著高門檻。當地嚴控不符合水耗標準的建設項目上馬,劃定了163個行業234項指標標準,形成科學合理的用水定額管理體係。

江蘇省徐州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 韓剛: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我們的內在需求,也是我們發展產業的迫切需求。通過用水計劃、用水計量、用水定額的管理來加強企業的用水規範性。

這家企業落戶之初就有嚴格的用水指標,為此,他們從去年投產開始,就同步建設了循環水係統,來節約用水。

江蘇省徐州某光伏新能源企業副總經理 吳傳傑:我們做到了生產同樣的產品可以比去年節省水30%。

定需算細賬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98%

通水10年來,徐州堅持節水優先的發展思路,以水定需、因水製宜、量水而行,在產業用水上算細賬,低碳、綠色產業加快發展,吸引了一批新技術、新動能企業紛紛落戶。目前,當地已形成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個優勢產業集群。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8%。

江蘇省徐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馮鐵英:截至2022年底,徐州實現經濟總量8458億元,位居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8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到43.5%,從我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轉身蝶變為一座“天藍水清地綠”的宜居之城。

(總台央視記者 周偉 景明 楊子清 王淏楠 江蘇台)

標簽:南水北調東線;徐州;江蘇省
責編:李暘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