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119110945_副本.jpg
排隊五小時看病五分鍾 去醫院能否“先診療後付費”?
2023-12-02 08:13:00  來源:法治日報  
1
聽新聞

去醫院看病能否“先診療後付費”?【 排隊五小時看病五分鍾 取號檢查開藥交費等環節占用患者大量時間】

□ 本報記者 張守坤

“排了3個多小時的隊,結果在診室隻待了1分鍾,醫生就讓我們去做檢查,檢查交費又排了半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做完檢查、出了結果,再去找醫生看報告,沒兩分鍾又要去排隊交藥費。”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因為孩子一直39度高燒不退,山東省青島市居民王希帶著孩子來到醫院,沒想到前麵排了180多人,那時已經是晚上8點了。她耐著性子等候就診,前後花了近5個小時,而真正看病的時間最多5分鍾,“其餘時間全耗在取號、檢查、開藥各個環節排隊交費上了”。這不禁讓她感歎:能否優化就診流程,讓看病交費更加便捷?

和王希有相同經曆的人不在少數。近期,流感、支原體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增多,全國很多城市的三甲醫院,尤其是兒童醫院排隊現象嚴重。《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排隊多是在各個交費窗口。不少患者或家屬吐槽,在醫院就診,取號、檢查、檢驗、取藥,每個環節都要排隊交費,繁瑣的過程讓就醫變得漫長、難熬。一旦醫院多功能自助機出現問題,哪怕很快修好,也會導致大量患者就診不暢。

來自天津市河東區的章程就卡在了多功能自助機交費環節。近日一天早上8點多,他帶著孩子到某三甲醫院,此時門診大廳已經站滿了人,幾個多功能自助機前的隊伍越排越長,且沒有絲毫向前移動的跡象。原來是機器出了問題,沒法刷醫保卡。“沒辦法,隻能等著,一旦機器出現故障,哪怕隻有幾分鍾時間,排隊交費的隊伍也會瞬間拉長。”章程說。

在北京市居民張梅看來,醫院經常出現排長隊的情況,固然有醫療資源無法滿足患者的因素,但就診流程設計不合理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她前不久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就診,為了不浪費時間,她先在網上搜索了各種攻略,最後總結出一套最優方案:急診要帶孩子做預診,門診不用帶孩子就可以直接取號排隊去分診台開化驗單,然後抓緊排隊在機器上交費,小跑著去抽血排隊,差1分鍾可能就是幾十個號。估摸時間差不多後,回家帶孩子過來,化驗完等結果出來後讓醫生看,接著再快速去排隊交費,最後去拿藥。

“即使一分一秒都沒浪費,最後也是花了4個小時才讓孩子看完病。如果能在線上掃碼交費就好了,或者能不能嚐試先診療後付費?這樣肯定能省去不少時間。”張梅說。

記者注意到,張梅提議的“先診療後付費”模式,全國已有多家醫院正在開展。

2022年,江蘇省連雲港市衛健委印發《連雲港市醫療機構門急診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工作方案(試行)》,市民在預約掛號時即可進行“先診療後付費”簽約。一次掛號,即可完成問診、檢查、化驗、取藥等全流程操作,無需現場交費。

在江蘇蘇州,“先診療後付費”惠民就醫服務目前覆蓋70多家醫院。預計到今年底,將基本覆蓋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90家醫院接入運行。

廣東珠海、深圳、廣州等地今年也上線試行“信用就醫”,讓患者實現交費“最多跑一次”。

北京石景山區、東城區、豐台區、密雲區等地數十家醫療機構麵向社會提供“信用+醫療”服務。統計數據顯示,患者在院內滯留時間平均縮短了60%。

11月28日,記者來到北京市中關村醫院,看到自助機旁豎立著“信用就醫”的告示。據了解,年齡在18周歲至62周歲,在北京正常繳納社保的客戶都可以申請,開通後就可以在線申請信用額度,先診療後付費,節省掛號、交費排隊等候時間。

在醫院等候過程中,記者看到有多位患者正在使用“信用就醫”進行自助掛號。“之前來醫院看病,要先交費再檢查,醫生開了藥還要先交費再拿藥,來來回回排隊浪費不少時間,現在醫生開了單直接檢查、拿藥,最後再交費,方便多了!”一位患者說,“信用就醫”雖然省時間,但隻能向指定銀行申請信用額度,如果沒有銀行卡還比較麻煩,“如果可以授權支付寶、微信綁定的任一家銀行的銀行卡進行信用就醫就更好了”。

今年11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應優化門診服務,施行先看病後付費,看病全程無須付費,診後信用支付,盡量減少病人就診過程的等待時間。

在陝西省律師協會醫療衛生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陝西許小平律師事務所行政與醫療法律事務部主任劉霄峰看來,如何簡化就診流程,改善人民群眾就醫體驗,一直是各級衛生健康部門積極探索改進的重要工作,目前的難點和阻力主要在於,掃碼等新型支付方式,對於很多老年人的使用還存在困難,相當一部分老年患者並不擅於使用醫院線上掛號和交費係統,以至於民政部門還專門要求醫療機構要預留30%的線下號源,以方便老年人就醫。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嶽認為,“先就診後付費”模式實行起來完全沒有問題,特別是針對絕大多數的醫保病人和信用度比較好的患者。

“電子支付已經大範圍普及,其背後有一套完善的信用評估體係。如今租車、住酒店等很多場景中,消費者都可以免押金後付款,醫療機構也可以順應這個社會發展潮流,及時改變治療流程,這樣能夠節省大部分患者的時間。”王嶽說。

不過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鄧利強認為,“先就診後交費”的前提是公民誠信體係的完善,大家在就診過程中隻看到了患者的不方便,沒有看到醫院對患者欠費追繳的困難。“現實中,很多公立醫療機構都有欠費、逃費的,能追回來的微乎其微,大多數隻能做財務銷賬處理。為了避免這種逃費欠費,有些醫院把防止欠費病人‘逃跑’的責任落實在病區,落實在醫生身上,這樣增加了醫生的負擔,很不合理。”

針對“信用就醫”的資金流問題,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有些地區正在采取措施堵住漏洞,實現資金流全程可監控。

以廣東省珠海市為例,參保人通過國家醫保電子憑證、廣東省統一身份認證、粵信簽等多重身份核驗後,方可開通“信用就醫”服務。針對惡意欠費、逾期還款等情形,平台也配套風險控製措施,建立黑名單管理製度,若出現惡意欠費的情形,醫院可上傳黑名單數據,暫停該參保人“信用就醫”資格,且進入黑名單期間的參保人無法在市內任何醫療機構享受醫保待遇,待還清欠款後,方可解除黑名單並恢複醫保待遇享受。

在劉霄峰看來,“先診療後付費”“掃碼交費”“網上付費”等模式在未來都可以進一步實現,但在過程中應注意,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將患者就診費用預存,並轉支付至醫保支付平台或醫療機構,甚至還有結餘和存儲功能,故而應當由具有運營金融業務資質的平台實施,務必確保人民群眾的資金安全。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簡化操作方式,盡可能方便老年人使用。

“此外,大量檢查和診斷結果通過線上平台反饋給患者,雖然可以減少排隊次數,但患者的隱私權保護、特定人群(如軍人、軍工科研人員)就醫信息脫密、特定地域及人群疾病統計等問題不容忽視,所以醫療機構數據合規建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劉霄峰說。

(文中王希、章程、張梅為化名)

標簽:付費;記者注意;記者
責編:李暘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