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2024-01-31 08:54:00  來源:人民日報  
1
聽新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新征程改革開放地位作用的重大戰略判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實踐影響。要認真學習領會這一重大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開放。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結論。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經濟發展同樣離不開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盡管在特定時段、特定情況下外因能發揮很大作用,但從整體、全局和長時段來看,內因的作用始終是根本性、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是輔助性、第二位的。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是千千萬萬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各行各業勤奮工作的勞動者,隻有把企業家和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激發出來,經濟增長才有了綿綿不絕的持久動力。這就需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打破束縛人們開拓創新的體製機製障礙,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創新創造提供良好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改革開放是提高要素投入質量和效益的“倍增器”,一旦把全社會的動力和活力調動起來,就能對經濟發展起到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內生動力的作用是持久的、強勁的、源源不斷的,與增加要素投入的一次性作用不同,今年起作用,明年乃至更長時期都會起作用。有效調動全社會內生動力,是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策。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是總結我國發展曆史經驗得出的寶貴結論。改革開放前,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束縛了生產力發展,“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沒有得到有效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各地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農民勞動產出“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體製機製一變,麵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不斷改革完善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製機製,有效激發起億萬人民群眾奮起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勁動力,激發起千千萬萬基層組織和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的持久活力,無數個微觀源泉汩汩流出的“源頭活水”彙聚成奔湧前行的“大江大河”,彙聚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汪洋大海”,中國的發展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精彩蝶變!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是破解當前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經過數十年高速增長,我國勞動力、土地等資源要素成本不斷抬升,已經高於很多發展中國家。麵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已到中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的新形勢,過去曾經行之有效的拚人力、拚資源、拚投入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當前,在外部需求萎縮、國內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適度加大宏觀政策力度來推動擴大內需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改革開放解決內生動力和活力不足問題。要積極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麵加快落實一批支持民營企業的舉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進這些改革將不斷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回首過去,我們依靠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跨越。展望未來,我們依靠改革開放,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畫出“最大同心圓”,持續激發億萬人民的磅礴偉力,就一定能夠實現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大奮鬥目標,創造新的曆史奇跡!

標簽:
責編:戴淩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