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素 新產業 新模式 新動能
聚“新”力 育“新”能 壯“新”勢
2024
向“新”而動
蓄能未來
從消費端延伸至生產端、從大企業延伸至中小微企業,數字經濟不斷翻“新”應用場景,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助推新質生產力的成長。
作為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的“鏈主”企業,迪尚集團近年來持續發力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打造出紡織服裝垂直生態鏈平台,實現工作人員從“各地奔波”到“雲端操作”這一顛覆性變化。在款式研發中,設計師利用雲設計中心,線上就可以完成成衣的打樣,大大縮短服裝設計的研發周期。
通過工業互聯網,雲設計中心、麵輔料平台、柔性製造基地和智能消費應用平台串聯,打通了從服裝設計、麵輔料資源協同、成衣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節點,構建起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共享、流量集聚”新模式。“我們的柔性製造基地,包含海內外11個基地,通過數據的串聯及時調節整個生產計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有的生產任務,真正實現了數字化為所有業務進行賦能。”迪尚集團副總經理劉永剛說。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山東工業經濟、數字經濟加力提速,“雁陣形”集群規模超過9.2萬億元。
算力、算法、數據,被視為數字經濟的三大“支柱”。業內人士認為,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動力,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創新發展一批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
滿幫集團是紮根貴州本土的一家“互聯網+物流”平台型企業。冷鏈物流公司通過引入滿幫旗下的冷運數字平台,借助其成熟的數字應用技術,解決“卡脖子”的物流配送問題,從而實現了自建運力、線下運力向市場運力、數字運力的轉變。
“我們公司數字化是從2020年開始,通過數字化轉型以後,已經擺脫了對專業采購的依賴。”川為凍品創始人何誌林說。
在鹽津鋪子瀏陽生產基地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內,搬運機器人正在運輸魔芋半成品,工人操作電腦控製包裝流水線。相比之前,一條智能化生產線能節約90%的人工,綜合效益提升50%以上,大幅減少人和食品的接觸,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增強了產品競爭力。
近幾年,企業不斷提高流水線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這些設備互聯互通,節約了人工成本,也保證了我們產品的穩定性。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效率。”鹽津鋪子生產總監吳偉國介紹。
春節將至,走進貴州貴安新區,各處可見塔吊林立,依然一派繁忙建設的景象,一個個數據中心項目正“拔節成長”。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正搶抓“東數西算”等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快數字新基建。
“數據中心是一種新基建,可以直接地帶動有效投資。通過數據中心的建設,可以帶動我們數據中心上遊的服務器、機架等電子信息製造產業的發展。”貴安新區工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熊克真說。
據了解,貴安新區目前已落地數據中心19個,除了早已建成運行的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等數據中心,美的雲數據中心、國電投數據中心等項目也陸續建成投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在貴安新區已初具規模。
根據中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10%。
記者:吳斯洋、趙小羽、丁汀
吳振東、高穎、劉勤兵、程濟安
報道員:張韻逸
編輯:吳煒玲、張歡、劉在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