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創新驅動發展勢頭更旺
2023-09-20 09:3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
聽新聞

原標題: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去年突破3萬億元——創新驅動發展勢頭更旺

河北省邢台市威縣積極引導當地外貿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提升市場競爭力。今年以來,外貿企業呈現海外訂單穩定、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圖為9月18日,該縣一家童車生產企業工人在生產車間組裝童車。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日前,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達到30782.9億元,邁上新台階;比上年增長10.1%,延續較快增長勢頭。按不變價計算,R&D經費比上年增長7.7%,高於“十四五”發展規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的目標。分析人士認為,研發投入的穩定增長意味著中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勢頭更旺了。

研發強度持續提升

研究與試驗發展,是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係統性工作,相關指標可以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競爭力。

從《公報》情況來看,2022年中國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為2.54%,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提升幅度為近10年來第二高。R&D經費投入強度水平在世界上居第13位,介於歐盟(2.2%)和OECD國家(2.7%)平均水平之間,與OECD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分活動類型看,全國基礎研究經費20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應用研究經費3482.5億元,增長10.7%;試驗發展經費25276.9億元,增長9.9%。基礎研究經費所占比重為6.57%,比上年提升0.07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個,依次為北京(6.83%)、上海(4.44%)、天津(3.49%)、廣東(3.42%)、江蘇(3.12%)、浙江(3.11%)和安徽(2.56%)。

“我國R&D經費從1萬億元提高到2萬億元用時8年,從2萬億元提高到3萬億元僅用時4年,充分體現了近年來我國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張啟龍說。

企業主體地位鞏固

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是R&D活動的三大執行主體。《公報》顯示,2022年,三大主體R&D經費分別為23878.6億元、3814.4億元和2412.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1.0%、2.6%和10.6%。其中,企業對R&D經費增長的貢獻達到84.0%;占全國R&D經費的比重為77.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穩固。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193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投入強度為1.39%,比上年提高0.06個百分點。重點領域R&D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高,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創造條件。”張啟龍說。

從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披露的半年報來看,研發投入強度增大成為很多企業的關鍵詞。

今年1至6月,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44%,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8個百分點。據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介紹,公司不斷增強公司現有領域技術的研發創新,以保持競爭力和市場領先地位。

浙江豐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推動研發創新,持續優化產品結構,第二季度營業收入比第一季度增長了近四成。“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共有5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1項。未來,隨著產品種類不斷延伸,研發費用也將呈上升趨勢。”該公司董事會秘書於玲娟說。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研發創新的活躍,離不開政策大力支持。《公報》顯示,2022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為11128.4億元,比上年增加361.7億元,增長3.4%。財政科技支出保持穩定增長,有力保障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資金需求。

“2022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政策優惠的規上企業分別比上年增長16.3%和11.7%,有效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張啟龍說,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2022年規上企業對5項創新資金支持政策的平均認可度達到83.4%。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個全局性、係統性的工程,關乎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從《公報》來看,R&D經費總量和基礎研究投入雙雙邁上新台階,體現了中國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從縱向看,我國R&D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經費保持較快增長;從橫向看,R&D經費投入強度水平在世界範圍內排名不斷提升,一些關鍵領域接連取得新進展。這表明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潮流和趨勢。”周民良說,當前,創新活動還存在一些短板,如部分工業領域研發投入強度還不高、東北地區創新投入不足等,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持續提升、優化結構、調動資源、創造環境,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記者 王俊嶺)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