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已“自立門戶”
2021-01-16 10:47:00  來源:新華網  
1
聽新聞

這是2020年2月19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新華社發(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新華社成都1月15日電(記者餘裏)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在2020年2月份又有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麵異常珍貴。

畫麵中的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相機,像個文靜的“小姑娘”,若有所思了3分多鍾。3天後,白色大熊貓穿過密林和小河溝,出現在1公裏外山脊上的另一台紅外線相機裏,然後用了大約10分鍾到達山腳,山腳的紅外線相機記錄下它離開的背影。

據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保護研究項目執行人譚迎春介紹,從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判斷,這隻白色大熊貓從2019年5月到2020年2月期間長大了不少,體格壯實。相較於小時候的通體白色,它在成年後四肢的毛發還顯出淡淡的金色。2020年兩次記錄中這隻白色大熊貓都是單獨活動,由此推算,它目前已3歲左右,已離開媽媽,“自立門戶”了。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視頻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步伐穩健,身體壯實,毛色光亮,可以看出是一隻健康的野生大熊貓。“白化”現象雖然罕見,但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白化”通常是由於動物個體基因突變所致,使得動物體內色素合成受阻,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金白色或淺金色。單純的“白化”突變並不一定影響動物個體的生存。這隻白色大熊貓能健康成長到3歲左右,說明它已基本適應了生存環境,生存狀態良好。

這是2020年2月19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新華社發(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李晟說:“從之後該區域再未拍攝到它的情況來看,它可能已經從出生地遷移擴散到周邊棲息地。根據野生大熊貓雌性往外擴散的習性判斷,它很有可能是隻雌性個體,在成年之後會離開母親的家域範圍,向外尋找新的棲息地。為了進一步了解這隻個體的狀況和白化突變基因在當地野生大熊貓種群中的分布情況,後續還需擴大監測範圍,並采用DNA檢測等技術找尋更多的證據。”

除了毛色變化之外,白色大熊貓的白化突變是否會對其生理和健康帶來其他附帶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人類對大熊貓這一古老物種的認知,並科學評估白化突變基因對大熊貓野外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對大熊貓保護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悉,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研究保護小組共15人左右參與該項目,曆時一年,對白色大熊貓首次發現地周圍15平方公裏的區域進行了高密度網格化紅外相機布控,以期通過持續的追蹤,進一步研究與評估白化症狀對該個體的生存和適應能力有何具體影響。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共獲得野生動物影像文件71100餘份。除大熊貓外,初步統計記錄到的其他動物種類有:川金絲猴、藏酋猴、小熊貓、黑熊、豹貓、豬獾、黃喉貂、水鹿、毛冠鹿、野豬、四川羚牛、中華斑羚、中華鬣羚、中國豪豬、岩鬆鼠、紅腹角雉、紅腹錦雞等17種伴生動物;其中,大熊貓、川金絲猴、黃喉貂、水鹿、毛冠鹿、野豬、中華斑羚、中華鬣羚、中國豪豬、紅腹角雉等物種出現的頻率都非常高。

標簽:
責編:孔婧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