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26日訊 為了展現和總結南京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曆程和經驗,近日,由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溧水區委宣傳部、溧水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協辦,龍虎網承辦的“全麵小康百家談”活動來到了溧水。
“一個故事,勝過一遝道理”。活動現場,臧泉、陳超、吳和平及杜磊四位溧水區市民代表與嘉賓、觀眾分享自己的小康故事,以他們的親身經曆,展示溧水區在小康奮鬥道路上的喜人成績。
小小莓果結出致富碩果
從開酒店到成立合作社,臧泉用小小的莓果譜寫了一本致富經。2008年突遇金融危機,溧水的黑莓出口訂單銳減,不少莓農都棄莓而去。看到這樣的情況,臧泉把溧水的莓農組織起來,成立了南京中亮黑莓專業合作社,統一開拓市場。隻要是品質優良的黑莓藍莓,合作社以每斤高於市場價1毛至2毛錢的保底價全部收購,而且當場現金結算,不打白條。
這位“兩莓”特色產業助力脫貧的“硬核”帶頭人說道:“在我們白馬村,有一個陳老漢,他家有十幾畝地,以前的藍莓價格隻有幾毛錢一斤,他家一年隻有幾萬塊的收入。他加入合作社以後,隨著收購價格不斷上漲,再加上年底的二次分紅,他家的年收入就要向二十萬進攻了。”以“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溧水莓果走出了一條特色高效之路,農民收入翻倍增長。
農業旅遊帶動鄉村振興
溧水有四方通達的樞紐交通、有蓬勃迸發的綜合產業、還有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從小生活在溧水農村的陳超從財經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發展農業種植,開了一家農業公司。然事與願違,頭幾年公司一直在虧損。2017年,陳超做了一期板栗節的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采摘觀光,收益也很可觀。他抓住機會,開始走鄉村旅遊這條路。
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楊梅樹上,一顆顆紫紅的楊梅垂滿枝頭,正是“仿佛芙蓉箭鏃形,澀如鶴頂紅如火”。目前,陳超發展了500畝楊梅、板栗、有機茶葉示範種植基地。“我們這裏有農家樂、農業親子遊、田野課堂,一到假期,很多市區裏的家長就帶著孩子來這體驗農業生活。”陳超笑著說道。農業旅遊取得成效,陳超帶動周邊農民加入農家樂,助力困難家庭增收脫貧。他說:“政府對我們這樣的農業旅遊也很支持,比如我們這邊的路很不好,出行很麻煩。現在政府幫我們修了路,又寬闊又平整,遊客自己開車過來也特別方便。”
道路建設提升人民幸福感
俗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護路員吳和平跟大家分享了這些年家門口道路的變化:“以前我們農村裏的路就是爛泥路,坑坑窪窪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八幾年、九幾年的時候,能有一條石子路都是很不錯的。後來,政府開始幫我們修路,先是水泥路,後來又是柏油路,直接通到家門口,出行條件改善了很多。”
像吳和平一樣的護路員還有很多,他們平時在路上巡查,如果發現有路麵破損,或者路邊行道樹倒伏病害等,就及時反饋給管養單位,由他們來進行養護,做好四好農村路的管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一條條道路拓寬貫通,一係列事關百姓利益的民心工程正在逐漸建成,不僅換來了溧水麵貌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且極大程度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滿的幸福感。
普法工作奏響法治新樂章
全麵的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麵滿足城鄉發展需要,其中就包含了法治社會這一概念。溧水的普法先鋒杜磊說道:“以前很多人需要維權的時候,不知道要走法律途徑,還可能通過私了來解決問題。但這幾年,法律意識淡薄的情況變化了很多。我們每年都會做一些公益普法的活動,群眾們很樂意過來谘詢,他們把自己遇到的問題、產生的疑惑清楚地告訴我們,希望能從我們這裏尋求專業的解決辦法。”
杜磊每天還會收到不少來谘詢法律問題的電話和消息,這都說明群眾的法律意識、法製觀念不斷提升。此外,維權途徑也不斷拓寬,除了去律所找律師,還有法律援助熱線、網上司法援助、訴前調解中心等。近年來,溧水區以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公益法律服務、法律顧問等製度,著力提升“不見麵”公共法律服務質量,讓普法依法治理更好服務基層、惠及群眾。
小康生活來之不易的背後離不開拚搏與奮鬥。活動邀請到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陳友華和南京市社科院公共衛生與醫療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蘇健對四位代表的故事進行點評。陳友華說:“在溧水建成全麵小康的道路上,政府履行職責發揮了很大作用。政府加快投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在道路橋梁四通八達;政府大力整治環境,近些年來溧水山更青水更綠了;政府對教育、醫療等的社會保障製度建設的大力發展,則增強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蘇健則表示,溧水小康取得較好成績,在於市民擼起袖子加油幹,在於政府大力支持,在於切合當地產業政策。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健康產業是溧水的主導性產業,隨著溧水健康戰略的縱深發展,將有更多人享受到政策紅利,走上致富道路。
接下來,活動還將走進南京市其他區,探索更多的小康經驗,挖掘更多的小康故事,展現南京在邁向全麵小康之路上的卓越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