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27日訊 (通訊員 隋誠 記者 羅鵬)鄉村,關係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讓農村更清潔更宜居?今天,記者從南京市江北新區獲悉,該區通過修建好農村路、升級改造農村公廁、全麵推進垃圾分類等工作,提升農村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建好“四好農村路”,串起旅遊美景圖
近年來,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緊緊圍繞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區的工作目標,貫徹落實“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總要求,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走在江北新區盤城街道上,寬闊整潔的馬路蜿蜒而上,兩旁盡是鬱鬱蔥蔥的樹木。作為新區重點打造的“四好農村路”,不僅承擔了道路的基本功能,更串聯起了大地花海景觀、盤城葡萄莊園、格冠生態園、王家古渡等多個旅遊景點。
記者了解到,江北新區“四好農村路”項目共涉及17條道路,裏程共計59.214公裏,其中拓寬改造15.502公裏,路麵改造26.473公裏,安防及綠化提升17.239公裏。每年8月的盤城葡萄節期間,“四好農村路”迎接了一批又一批遊客來到盤城,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助推了鄉村振興建設。“在建好‘四好農村路’的同時,我們希望真正把‘四好農村路’建成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還積極推進江北新區“四好農村路”——“智慧農路到我家”係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將實現農村道路的精準導航、農村道路的安全保障、農村旅遊的智能應用、農村人居環境的有效治理,全麵落實江北新區“新江北新一線”特色農路的品牌打造。
製定統一公廁管養標準,新改建農村公廁42座
自2018年起,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指導各街道新建、改建農村公廁42座,均達到三類及以上標準。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新建、改建120餘座農村小型公廁。目前新區的農村公廁達到171座,基本滿足了廣大村民的如廁需求。原來的破舊小公廁已然變成如今明亮通透、設施齊備、幹爽無異味的公廁,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如廁環境。“新的公廁在悄悄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讓村民逐步接受並養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公廁建成後,江北新區按照“一廁一檔”,做好農村公廁的設施維護和日常管養服務工作,實現農村公廁硬件及服務提檔升級。保潔員每天及時清理垃圾桶,保持大、小便池、洗手器皿等衛生整潔,公廁牆麵、門窗、天花板幹淨衛生,確保公廁周邊做到無垃圾、糞便、汙水、雜物等。
據悉,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正在研究製定統一的農村公廁管養標準,不斷提升公廁管理人員優質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規範保潔人員公廁管養的操作流程,實現農村公廁管養標準化。
多渠道、多層次宣傳垃圾分類,加大農村垃圾分類力度
垃圾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重點,處理好村民日常的生活垃圾是有效提升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之一。為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清掃、保潔”為重點,加大農村垃圾清理整治工作力度。目前,區內涉農街道均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此外,新區堅持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舉行大型廣場活動,鼓勵村民參與學習,走進幼兒園和小學,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等活動,讓孩子們從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同時,以孩子帶動家庭,助力垃圾分類在全社會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