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I是誰?
BCI全稱為“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是成立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家全球性非營利國際性會員組織。截至2020年5月初,BCI全球會員數近2000家,其中不乏國際知名品牌。
隨著與之合作的品牌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是否可以拿到BCI的 “認可牌照”會直接影響服裝企業在國際上的銷量。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此次BCI帶頭對新疆棉花進行攻擊,會引發眾多國際服裝品牌的“跟風”。
誰給了BCI勇氣?
2020年10月,BCI發布了一份英文聲明,捏造新疆“強迫勞動”的謠言。這家組織的上海代表處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稱,他們受到了“各方麵壓力”,因此做出了暫停涉及新疆棉花項目的決定。
這種壓力從何而來?該組織並沒有詳細說明。但該組織官網顯示的資金夥伴中,赫然出現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名字。而美國國際開發署是美國實施對外民主滲透的重要機構之一,這就不由得讓人懷疑某些國家在此次事件的背後所扮演的角色。
劣跡斑斑!美國國際開發署遭多國驅逐
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立於1961年,號稱是美國實施對外非軍事援助的聯邦政府機構。但多年來,該機構以援助為名、對別國進行滲透和幹涉內政的行徑屢見不鮮。
2019年7月,美國國際開發署向歐洲盟友兜售了一份“反俄計劃”,名為《抵抗克裏姆林宮邪惡影響力發展框架》,號稱要幫助歐洲擺脫所謂的俄羅斯幹涉和侵犯。俄羅斯外交部對此予以強烈譴責,並指出單從這份文件的名稱就坐實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意圖不是打造合作,而是進行意識形態鬥爭和洗腦工作。
早在2012年,俄羅斯外交部就要求美國國際開發署停止在俄境內的活動。因為該機構試圖通過資金對俄羅斯各級選舉等政治進程施加影響。
2013年,時任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也曾公開宣布將美國國際開發署驅逐出境,指責其活動含有政治目的,陰謀反對玻利維亞政府。
企圖搞亂別國!
美國國際開發署花樣百出
利用“施舍”進行政治操弄,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這一慣用手段在委內瑞拉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他們帶著所謂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來到委內瑞拉邊境時,身邊陪同的是委內瑞拉反對派的官員,嘴裏宣揚的是譴責委內瑞拉政府的政治言論。
在古巴,美國國際開發署更是花樣百出,想方設法試圖引發混亂,甚至煽動政變。
從2009年開始,美國國際開發署從拉美多國招募年輕人,通過各種偽裝把他們送進古巴,以當地大學生為主要目標實施策反行動。
2010年到2012年間,美國國際開發署在古巴創立並經營了一個社交媒體網絡。
起初通過體育、娛樂等方麵的信息來吸引用戶,之後就逐漸引入政治內容,暗地輸送“反古巴”價值觀。
古巴民眾:有時我會想,這個平台是從哪兒來的?它的資金來自哪裏?因為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這不可能!
2012年,美國國際開發署還通過滲透古巴的地下嘻哈音樂界,利用青少年追捧的說唱歌手來煽動對政府的反抗情緒。
某古巴地下說唱歌手前經紀人:我認為他們被當作資源和工具加以利用,失去了自己的真實性。
這才是理性與正義!
《世界專家關於中國的聲明》
3月24日,法國席勒研究院在其官網發表《世界專家關於中國的聲明》,這份聲明由來自德國、意大利等18個國家的34名前政要、外交官、學者等各界名人聯名簽署,一致譴責近期國際反華運動,呼籲西方正視中國發展成就和燦爛文化,同中國進行合作而不是對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表示,真誠希望西方的一些人能夠摒棄偏見、回歸理性、實事求是、客觀正確地看待中國的發展。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監製丨徐冰
主編丨米莎
編輯丨馬瑋璐 李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