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憂地震發生致漏水處擴大 東電擬減少安全殼內核汙水
2021-04-26 07: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1
聽新聞

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計劃減少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積存的核汙水的量。原子能規製委員會指出,若維持較高水位會給設備造成負擔,在發生地震等時破損處有可能擴大。東電計劃2023年度以後從安全殼下部的壓力控製室抽出汙水。

據報道,東電為冷卻事故導致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而持續向安全殼注水,1號機組的汙水已達到距底部約2米高。但是在今年2月13日福島和宮城兩縣觀測到最大震度6強(日本標準)的地震後,水位下降了約1米。據分析,原本導致漏水的破損處因地震而擴大,目前水位穩定在低於破損處的約1米高度。

此前的調查發現,1號機組的燃料碎片幾乎都分布在底部,周邊有高約30厘米的堆積物。在從控製室抽出汙水前,需要先使水位降低到連接安全殼和控製室的管道根部(距底部30厘米左右),但擔心出現燃料碎片和堆積物露出水麵溫度上升,或放射性物質飛散的情況。

東電2020年進行的停止注水試驗中,確認了使水位下降到低於距底部62厘米的水位計高度後,過了兩天也沒有出現放射性物質飛散。今後為了從控製室抽水,需要能夠在更低位置監測水位和溫度的設備。

東電以通過現有管道抽水的方法為主,正在進行探討。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9.0級特大地震。受此影響,東電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東電持續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並回收汙水。截至今年3月,該核電站內已產生125萬噸核汙染水,且數量還在繼續增加。

本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上述核汙染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放入海。排放將於約兩年後開始,排放時間預計將持續20年至30年。

標簽:安全殼;水位;控製室
責編:呂霞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