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自貿試驗區,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
2021-04-18 11:22:00  來源:人民日報  
1
聽新聞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時任自貿試驗區企業服務處副處長的杜燕英,接到了緊急電話通知,她被調到自貿試驗區企業服務大廳。“開辦企業的人太多了,必須加強服務力量。”

杜燕英去企業服務大廳一看,人頭攢動。她10月1日直接上班,從此連續幾個月沒休息過。

“場麵真的火爆!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場外還有很多人。”杜燕英的工作,是針對出現的問題不斷作出調整,優化辦事流程。

開辦企業的人太多,服務大廳每晚七八點才能下班。早上四五點,門外就開始排隊。“我們及時調整,早上6點就開門,同時工作人員進行預審核,減少投資人在櫃台前谘詢、審核材料的時間,同時還啟動了預約辦理。”

自貿試驗區備受關注,各部委辦、兄弟省份、高等院校紛紛組織前來觀摩,服務大廳一天就能接待30多批次人員,“大家對自貿試驗區充滿了熱情和期待。”杜燕英說。

此後,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投資服務中心,杜燕英任中心主任。“中心率先實行企業辦事‘單一窗口’服務,線上線下結合,實現企業新設、變更和境外投資的‘一口受理、信息共享、並聯辦事、統一發證’。在這裏,海關、工商、商檢、公安、外彙等部門協同辦公,形成一支服務市場主體的團隊。”

在負麵清單製度推動下,外商在自貿試驗區投資手續流程大大縮減。杜燕英見證了第一家通過備案製誕生的合資企業。

如今,企業服務大廳重新裝修了,從辦事者的角度出發調整布局,更舒適、更智能。大廳的名稱也由“企業服務大廳”更名為“行政服務大廳”,服務領域更廣了。

本報記者 謝衛群

標簽:
責編:韓震霞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