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輝煌曆程)
2021-05-03 12:1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黃超  
1
聽新聞

2021年2月18日,在湖北省荊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為群眾辦理事項。

黃誌剛攝(影像中國)

2020年10月27日,廣州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幫助市民使用居民身份證自助領證機。

新華社發

2021年4月23日,河北雄安安新縣邵莊子村新貌。

金 偉攝(影像中國)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指出:“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改革的組織實施是堅強有力的,充分體現出全黨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充分反映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麵從嚴治黨產生的良好政治效應,充分彰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政治優勢。”

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製的係統性整體性重構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全麵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後,各項改革部署迅速落實到位:

2018年3月,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正式揭牌運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麵鋪開;

4月,隨著公安部消防局機關及直屬單位全部完成轉隸移交,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涉及的部門全部完成轉隸組建、掛牌、集中辦公和以新機構名義開展工作;

11月,31個省份機構改革方案全部對外公布;

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組建和重新組建部級機構25個,調整優化領導管理體製和職責部級機構31個;中央層麵有39個部門重新製定了“三定”規定、25個部門調整了職責。

“這是一場全方位、立體式、戰略性的組織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說。

在新組建的部級機構中,應急管理部整合13個部門和單位相關職能,進入了“應急”常態,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機製建立起來,確保第一時間作出響應;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運轉、英雄烈士保護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全票通過,隨後一係列重視英烈、關愛退役軍人的舉措相繼出台。

這次機構改革還涉及多個部門法定職責調整,需修改法律160多部、行政法規230多部,數量大、內容多、情況各不相同。201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2018年5月24日,國務院製定印發《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解決了相關法律法規修改前機構設立重組、職責調整、管理執法的合法性問題。中央辦公廳對涉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黨內法規和相關文件開展專項清理,廢止3件、修改35件。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大統的力度、明確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執行嚴的紀律,推動改革蹄疾步穩向前推進。通過機構改革,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係主體框架初步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麵、各環節

從機構職能上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麵、各個環節,是這次機構改革的標誌性成果。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等改為委員會,組建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等,加強了黨對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重大工作的決策和統籌協調能力;

憲法修正案確立了監察委員會作為國家機構的憲法地位。設立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深化群團組織改革,健全了黨委統一領導群團工作的製度,增強了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有力促進了黨政機構同群團組織功能有機銜接,群團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係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來,黨的全麵領導體製機製更加健全,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加強。黨對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國家安全、網絡信息、教育等重大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強,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機關黨建等部門職責配置不斷充實,加強歸口協調職能,統籌本係統本領域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認為,通過改革,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得到提高,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得到鞏固。

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是重要任務

“疫情防控期間持簽證回國探親途中,得到了浙江台州市出入境管理局王警官的關心幫助。”3月31日,一位網友在國家移民管理局官網留言表達感謝。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成立以來,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回應中外出入境人員新要求,出台辦理出入境證件“隻跑一次”製度等多項舉措。

“要積極推進直接服務民生、向人民群眾提供普遍服務的公共事業部門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中央編辦有關負責同誌表示。

在福建,2016年就探索成立省醫保辦,有效緩解了醫保統籌層次低等問題,但也存在編製少、人手缺等情況,藥品采購、價格調整等政策及操作規範亟待完善。按照國家和省級機構改革部署,福建省組建成立省醫保局,在完善組織架構的同時,配齊省市縣醫保管理經辦隊伍,開展藥械采購、基金管理等培訓。

“以前生態環保職責分散在多個單位,現在,我們是總牽頭人。”在海南,省生態環境監察總隊有關負責人表示,群眾反映的汙染問題,各市縣生態環保部門是主要的首問責任部門。

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得到有效落實,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機構職能體係更加健全;黨和國家機構履職更加順暢高效,各類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更加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需要;省市縣主要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對應,構建起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係;跨軍地改革順利推進;同步推進相關各類機構改革,改革整體效應進一步增強……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總體完成,取得一係列重要理論成果、製度成果、實踐成果。

版式設計:張芳曼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3日 07 版)

標簽:
責編:崔欣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