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50120095400.jpg
“智慧工廠”引領“生產節拍”——走進山河智能一探究竟
2020-09-23 12:53:00  來源:新華社  
1
聽新聞

在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中型挖機裝配車間作業(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9月23日電題:“智慧工廠”引領“生產節拍”——走進山河智能一探究竟

新華社記者劉良恒、白田田

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型挖機裝配車間裏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由於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這個“智慧車間”大約每隔30分鍾就能有一台產品下線。

在“工程機械之都”長沙,創辦於1999年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創新產品——液壓靜力壓樁機起步,現已成為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挖掘機企業20強,產品遠銷海內外。

在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中型挖機裝配車間生產線上作業(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山河智能中型挖機裝配車間於去年9月正式投產,裏麵有不少“黑科技”。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台挖掘機的裝配,經過上車、底架、合車等多條板鏈式流水線,共有11個工位、33道工序。由於采用自動擰緊機、底架翻轉機、自動加油機等設備,很多關鍵工序實現了自動化控製。

固定、抬升、翻轉、降落……在底架流水線上,翻轉重達數千斤的中型挖掘機底架,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短短兩分鍾內,自動翻轉機就讓底架穩穩當當地實現180度翻轉。

“翻轉笨重的挖機底架,這在過去是最耗體力的活。”山河智能中挖裝配車間主任劉亭說,如果靠人力,翻轉底架需要兩個以上的工人操作,不僅效率低,而且不安全,自動翻轉機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在底架裝配中,緊固螺栓也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以往至少需要兩名鉗工使用力矩扳手作業。山河智能中挖裝配車間技術工人龔賢說,現在有了自動擰緊機,隻需要一個工人操作,就能很輕鬆地將螺栓打好。

這是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裝備產品(9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在這些自動化製造設備之外,整個“智慧車間”還有一個看不見的“神經中樞”——生產信息化管理係統。通過這個係統,訂單快速精準地分解到每個工位。工人完成操作後,在操作台上按下“報工”按鈕。當所有綠燈閃爍時,半成品便會自動傳送至下一個工位。

相比傳統製造方式,“智慧車間”裏的挖掘機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中大型挖掘機的“生產節拍”約為每台70分鍾,也就是說每70分鍾下線1台。如今,在工人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生產節拍”壓縮到每台30分鍾左右,這意味著產能翻番。

沿著流水線前行,在中挖裝配車間的產品下線區域,藍色塗裝的挖掘機如同鋼鐵巨人般挺立。劉亭自豪地告訴記者,山河智能挖掘機90%的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關鍵的控製器等部件做到了自主研發。

在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中型挖機裝配車間作業(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目前,山河智能在全係列挖掘機、現代鑿岩設備、特種裝備等10多個領域,已成功研發出200多個規格型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品。

這是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型挖機裝配車間(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有了生產高效的“智慧工廠”,企業抵禦風險、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今年以來,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衝擊,但山河智能依然表現搶眼。8月24日,山河智能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曬出半年度“成績單”: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99億元,同比增長26.07%,營業收入約為43.80億元,同比增長20.68%。

“我國挖掘機行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撐起了國內裝備製造行業的一片天。這條以自主創新謀求長遠發展的路,我和同行們會堅定地走下去。”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說。

在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中型挖機裝配車間生產線上作業(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在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右)在中型挖機裝配車間詢問工作人員作業情況(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標簽:山河智能;白田;裝配
責編:戴雨揚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