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邢明):黑河是一座開放包容的活力之城,早在1987年便率先恢複中蘇貿易,1992年就被批準為全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設有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和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去年9月,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正式掛牌,黑河更是被賦予了建設跨境產業集聚區和邊境城市合作示範區、打造沿邊口岸物流樞紐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的發展定位。
9月20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一周年之際,“幸福東北”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中國最北自貿片區 ——黑河。
中國最北自貿片區 打造可推廣的“黑河樣本”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麵積20平方公裏,與哈爾濱片區、綏芬河片區共同構成了全麵落實中央關於推動東北全麵振興全方位振興、建成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的整體格局。
一年來,黑河片區以製度創新為核心,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在複製推廣上海、廣東等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行政管理製度創新,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全國自貿區建設奉獻可複製、可推廣的“黑河樣本”。截至8月末,區內企業共3200餘家,新增注冊企業810家,注冊資本超52億元。

黑河片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局長尹紅梅介紹,過去一年黑河片區通過推出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包”成為吸引企業投資興業的新高地。對照黑龍江自貿區總體方案,結合黑河片區實際,聚焦中俄開放政策對接,在財政獎補、土地出讓金、人才引進等方麵出台了相關創新政策。
談到未來的產業規劃發展方向,尹紅梅表示黑河自貿片區將立足中俄“兩國一城”區位,著力打造七大跨境產業——壯大跨境能源資源合作產業,做大綠色食品加工產業,扶持跨境木材產業,做強跨境機電加工產業,培育跨境新型製藥產業,發展跨境旅遊康養產業,提升汽車高寒試驗產業(跨境),打造中國最北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
建立追溯認證體係 創新邊民互市貿易
在黑河市邊民互市貿易區,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裝貨、卸貨。“隻要你是黑河戶口,就可以享受每天8000元免稅進口商品的互市貿易政策,這是國家給予沿邊居民的政策紅利。”黑龍江自貿試驗區黑河片區商務局局長張波表示,邊民可以利用這一政策,對購買的俄羅斯商品進行二次銷售,進行自主創業。
據張波介紹,為了有效解決互市貿易進口商品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監管等問題,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開發了邊民互市貿易商品溯源認證係統,以粘貼溯源碼的形式作為邊民互市貿易商品市場流通認證標識。
張波向央視網記者展示隻需通過手機掃碼識別,便可清晰顯示產品名稱、廠家、介紹、用途、生產日期、經銷公司、原產地、認證時間等真實信息,每一款通過邊民互市貿易進入黑河的商品都擁有可溯源的“身份標識”信息。
“溯源係統基於區塊鏈技術,生成的防偽二維碼實現了‘一品、一次、一批、一碼’”,張波稱產品的“身份標識”信息將由片區管委會與市場監管等部門共同備案,從而保證互市貿易產品“源頭可溯、責任可究、風險可控”。另外,建立追溯認證體係也有效解決了消費者對商品來源和商品質量的信任問題,規範邊民互市貿易商品市場流通行為,切實保障邊民參與者的切身利益。


中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橋 深化傳統友誼的新紐帶
黑河位於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地帶,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僅一江之隔,最近處僅640米。兩座城市是中俄4300多公裏邊境線上唯一一對距離最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開放最早的對應城市,被形象比喻為“中俄雙子城”。
黑河黑龍江大橋 的建成,讓兩國居民變得更加親密。黑龍江大橋 由兩國1988年共同提議建設,於2016年12月24日開工。界河橋項目路線全長19.9公裏,其中橋長1284米,標準為二級公路,在中方境內長6.5公裏,俄方境內長13.4公裏,總投資為24.7億元。
據黑河市跨境交通基礎設施保障中心副主任劉頌今介紹,目前大橋已具備通車條件,預計投入運營之初,年客運量可達140萬人次,貨運量可達300萬噸。黑河黑龍江大橋 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框架下,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內容。大橋運營後,將形成一條新的國際公路通道,實現中俄地方城市間互聯互通,成為促進邊境地區繁榮發展的新橋梁和鞏固深化傳統友誼的新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