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寧波:海絲“活化石”乘風破浪再出發
文/本報駐杭州記者屈淩燕 魏一駿
9月25日,義烏—寧波舟山港海鐵國際聯運“達飛號”專列首發現場。(資料圖片)
從木帆船時代古港成功轉型為世界頂級大港,從規模逐漸擴大的全球經貿合作到日益頻繁的國際人文交流,寧波這個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活化石”,正在迎來新一輪開放的巨大空間,煥發出日益蓬勃的活力。
“一帶一路”陸海聯運樞紐
9月25日上午10時,裝有92標準箱光伏產品等出口貨物的義烏-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達飛號”專列從義烏西站首發啟程,駛往寧波舟山港裝船出海。全球集裝箱航運巨頭———達飛輪船公司冠名專列的首發,意味著義烏-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已覆蓋全球前五強船公司。
通過“一帶一路”的重要建設工程義甬舟大通道,世界第一大港寧波連接起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這個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與陸上新絲路的始發站更緊密的連接,讓“一帶”和“一路”在浙江實現了環線,“一帶一路”陸海聯運的樞紐作用越來越凸顯。
尤其是今年疫情以來,中歐班列———陸上新絲路與海鐵聯運國際班列———海上新絲路“雙輪驅動”策略,一方麵促進了中歐班列貨物發送量同比超200%增長,另一方麵抓住海運回暖的契機,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作出了積極貢獻。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寧波,位於太平洋西岸的中國海岸線中段,扼南北航線之要衝,自古以來,寧波經濟的發展便與港口密切相關。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活化石”。寧波先民在開辟海上絲綢之路曆史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化。雖經千餘年滄桑,至今仍較完好地保存著東漢晚期至清代中期遺存120餘處。這些遺存較集中地分布在以寧波城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兩岸。數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內涵之豐富,均為古代港口城市所罕見。如今,寧波依托港口資源和開放優勢,與世界190多個國家(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開通246條航線,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貿合作作出重要貢獻。
“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源遠流長、持續發展,寧波港則從木帆船時代的古港成功轉型為世界頂級大港,成為‘一帶一路’陸海聯運的樞紐,並且煥發出日益蓬勃的活力。”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江懷海表示。
高質量發展國際化城市
在寧波餘姚科技工業園一座不顯眼的小樓裏,坐落著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他們自主研發生產的高純金屬濺射靶材是製造芯片的關鍵材料。麵對全球疫情嚴峻形勢,江豐電子搶抓率先複工複產的時間窗口,保證訂單按時出貨,讓芯片廠商看到了中國製造產業鏈安全的“成色”。
“15年來持之以恒,實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我們最大的底氣。”董事長姚力軍介紹,江豐電子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從2020年一季度的13%提升到了二季度的15%,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53.76%。
製造業單項冠軍,也被稱為“隱形冠軍”,泛指在細分領域絕對領先卻鮮為人知的企業,被視為製造體係的“螺絲釘”“掃地僧”,是衡量一國製造基礎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在寧波,像江豐電子這樣的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從2019年的28家增加到了如今的39家,穩居國內城市首位。
“單項冠軍企業是中國製造業參與國際競爭,進入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先行軍。”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表示,一方麵,寧波作為海絲之路的起點,較早參與國際競爭造就了敢為人先的企業基因,另一方麵,寧波較早認識到,打造更多單項冠軍企業對高質量發展、內外雙循環暢通的重要性。
2020年上半年,寧波市39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值同比增長5%,高於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速11.9個百分點,全麵實現“半年紅”並帶動了高科技企業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6月寧波市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10.8%,其中人工智能產業、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5%、3.9%和2.5%。
在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下,寧波繼續保持了國際競爭力。據寧波海關統計,寧波進出口實現全線飄紅。1月至8月,進出口總額為616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其中,進口額2123.8億元,增長2.2%,出口額4039.2億元,增長2.5%。
描繪對外交流新畫卷
眼下,寧波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已經從經貿拓展到教育、科技、人才、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等諸多領域,呈現出一幅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的動人畫卷。
9月25日-27日在寧波舉行的2020海絲之路(中國·寧波)文化和旅遊博覽會上,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國際化氛圍濃厚。如展會主賓國俄羅斯為加強中俄民間文化交流,展示了珍貴的“托爾斯泰著作&草嬰翻譯手稿”、俄羅斯油畫等藝術精品和俄羅斯藝術家手工作品、特色紀念品、套娃等特色文創產品。
9月25日-27日在寧波舉行的2020海絲之路(中國·寧波)文化和旅遊博覽會上,俄羅斯為展會觀眾帶來民族音樂表演。(殷曉聖 攝)
寧波是全國唯一的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自2014年以來成功承辦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2019年又成功承辦了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朝著著力建設貿易往來、雙向投資、人文交流“三個首選之地”,加快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目標前進,寧波作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機製的平台和主要承載地的作用日益增強。
寧波在國內率先成立中東歐國家引智工作站,已經與100餘家中東歐國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寧波市政府連續4年主辦的“百團千人遊中東歐”活動,吸引了近7000市民參加,實現“17+1”全覆蓋;寧波已經與中東歐國家21座城市建立友好關係,越來越多的中東歐國家學生來寧波留學和工作;由寧波市政府與文化和旅遊部共建的索菲亞中國文化中心,是中國政府在保加利亞設立的官方文化機構,也是寧波首個海外文化傳播陣地,自2017年11月份運營以來,已舉辦培訓、展覽、演出活動30餘場。
“醫療衛生和教育等人文領域的合作與經貿往來是互相促進的。”帶著塞爾維亞野櫻莓、特斯拉密碼係列飲品參展的特斯拉塞爾維亞國家館中華區副總經理蔣忠凱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中塞兩國在醫療衛生方麵的友好合作,使得塞爾維亞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大大促進了塞爾維亞特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2月中旬以來,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東歐國家遭受很大影響,寧波市專門組織了防疫物資中東歐國家線上對接活動,來自中東歐國家的14家采購商與寧波18家供應商開展了線上對接,深受中東歐企業的歡迎。
據了解,為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規劃,今年寧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建設寧波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的總體方案》。根據上述方案,力爭到2025年,寧波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實現100億美元,占全國比重提高到6%,引進中東歐國家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產業項目100個,總投資超過200億元,集聚中東歐等國家各類人才10000名。
刊於《參考消息》2020年9月2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