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50120095400.jpg
第一觀察 | 如何理解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這句話
2020-09-29 07:57:00  來源:新華社  
1
聽新聞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的時間,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和網上征求意見的情況報告。

新華社播發的消息稿中說:建議稿充分吸收了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麵意見建議和群眾期待、專家意見、基層經驗。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實踐。

為了開好這次全會、編製好“十四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係列座談會直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首次在網上征求意見,收到網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方麵和黨的十九大代表對建議稿提出意見和建議。這種多渠道、多維度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過程,正是發揚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過程。

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特別是7月以來,兩個多月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基層考察、主持召開七場座談會,直接聽取專家和群眾的真知灼見,為謀劃“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

縱觀一係列座談會,主題從經濟建設到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涵蓋方方麵麵;參會代表從企業家、科學家、社會學家到農民工、快遞小哥等基層代表,可以說是廣開言路。

這樣全方位的考量、全局性的謀劃,就是為了布局好“十四五”發展的這盤大棋。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而中國未來的藍圖,將繼續由“發展”來書寫。

“謀發展”貫穿開門問策的全過程。

基層代表座談會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發展階段:兩個重要判斷

對於我國處於什麼發展階段,需要什麼樣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兩個重要判斷。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全新的曆史階段,深刻認識由量到質的內涵與規律,把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著重點集中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上來,花更大力氣解決經濟發展“優不優”的問題上來。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時期我國所處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為在新階段謀劃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時期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時間節點,新發展階段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特殊階段。麵對嚴峻複雜的內外形勢,能否辯證看待,能否識變應變,關係著能否在危中尋機開新局。

在長沙考察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發展格局:大循環、雙循環

最近一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不僅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理念的一種具體呈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可以用來指導解決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發展動力、內外聯動、可持續、互利共贏等問題。

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論斷,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選擇。以新發展格局重塑經濟新優勢、推動新發展,是我們站在發展新起點上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製勝之策。

科學家座談會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發展動能和活力: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

一場群賢畢至的科學家座談會,充分體現總書記把“科技創新”放在更突出的戰略位置。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都是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特別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麵前,“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迫切需要,也是當務之急。

對於全麵深化改革,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的事。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麵臨新的任務。唯有不斷地改革、不斷地開放,用改革開放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總書記的囑托,就是希望長三角區域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抓好重點工作,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

對於“十四五”時期教文衛體等領域的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從實處把脈,就是為了讓發展底盤更加平穩堅實,從人的全麵發展,帶動全社會穩健前行。

在安徽考察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發展目標:一切為了人民

歸根到底,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

一場基層代表座談會、一次網上意見征求活動……將“十四五”規劃編製的主角引向了每一個普通的“人民”。這也傳遞出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落實在製度安排和治理實踐中的鮮明信號。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保體係,強化公共衛生和疾控體係”“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立足人民、服務人民,字字句句都離不開“人民”,方能凝聚、團結人民,這是謀劃“十四五”最鮮明的立場和坐標。

策劃: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張曉鬆

統籌:杜宇

主筆:黃玥

視覺|編輯:朱舜、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標簽: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發展格局
責編:呂霞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