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50120095400.jpg
維護多邊主義 攜手應對挑戰
2020-09-30 11:56:00  來源:人民日報  
1
聽新聞

本報記者 榮 翌 沈小曉 劉 歌

以“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為主題的藍廳論壇9月28日在中國外交部藍廳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尼紮米·甘伽維國際中心共同舉辦,以“線下+線上”方式舉行,下設“全球治理與多邊主義”“經濟恢複與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與脫貧”三個分論壇,來自中、英、美、日、俄等國近百名前政要和智庫學者出席。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後疫情時代應加強國際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在全球治理、經濟恢複和可持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王毅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承擔應盡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大力開展國際抗疫合作,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南南合作,切實履行節能減排承諾,繼續建設性介入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維護好世界的總體和平與安寧。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高度評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中國宣布永遠不稱霸,不擴張,堅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正是中國外交發展的重要體現。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聯合國應在彙聚合力應對新的全球性危機方麵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增強成員國對多邊主義的信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全球議程。

“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中,重振多邊主義成為各國的共同呼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指出,開放和包容是多邊主義的靈魂。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挑戰,國際社會需要采取共同行動。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萊特認為,多邊主義對於維護國際秩序行之有效。“有必要針對現有體係進行相應改革,以應對當前麵臨的政治和經濟挑戰。”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主席蘇珊·艾略特表示。

與會嘉賓普遍對中國在推動經濟複蘇和可持續發展方麵充滿信心。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柯偉林在分論壇上以“全球秩序中的中國”為題發言,通過視頻播放多幅曆史圖片,展示中國為完善多邊國際體係、維護多邊主義作出的重要貢獻。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認為,一段時期以來,全球發達經濟體出現經濟滯脹現象,全球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貢獻。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經濟恢複引人矚目。中方宣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令人振奮。

俄羅斯伊茲博爾斯克俱樂部“俄羅斯夢和中國夢”研究中心主任尤裏·塔夫羅夫斯基表示,中國抗擊疫情和脫貧的成功經驗,給其他國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借鑒。他將中國經驗視為“偉大的中國方案”。

“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不亞於一場戰爭。”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麵表現優秀。“中國和歐盟在節能減排方麵采取有效措施,共建‘一帶一路’為國家間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抗擊疫情帶給人類的經驗和啟示,有利於我們更好應對未來挑戰。”

“中國發展使全球受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裏·薩克斯認為,各國需要在能源體係、氣候變化、疫情應對等關鍵問題上加強合作。

世衛組織前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院長陳馮富珍指出:“後疫情時代,各國應加強合作,讓多邊主義綻放光彩。”

標簽:
責編: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