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以明鑒,察古以知今。認識曆史離不開考古學。
考古是今天與昨天的對話,是通往曆史深處的“指南針”。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曆史軸線,增強了曆史信度,豐富了曆史內涵,活化了曆史場景。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曆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當今中國正經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曆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曆史正確方向之上。要重視挖掘曆史文化遺產的價值,保護好、傳承好曆史文化遺產,加強考古工作和曆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曆史文化滋養。
讓曆史文化遺產活起來,考古就要強起來。要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搞好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各級黨委、政府應積極為考古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麵的支持,為考古事業、文物保護、曆史研究創造良好條件,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保護曆史文化遺產責任重大的觀念,營造關心愛護考古工作者的良好氛圍。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力量。我們要通過考古實現古今對話,以史為鑒,汲取養分,燭照未來,讓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實踐中發揚光大,向世界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璀璨風采,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文字:宋燕 海報:王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