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是一個老課題,也是一張“新考卷”。推動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任務在基層,推動黨和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責任主體在基層,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也在基層。各級黨組織要緊緊圍繞“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目標,創新思維、優化功能、強力推進,為打造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格局作出積極有益的探索。
精心組網,上麵千條線,底下一張網。創新社會治理結構體係和治理體製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的關鍵。要按照網格統一規劃、資源統一整合、人員統一配備、信息統一采集、服務統一標準的建設路徑,根據地域、功能等標準劃分好網格,建設網格化社會治理智能應用係統,打造網格化社會治理成效分析、資源信息集控全景、綜合處置、重大事件等可視化平台,選優配強網格人員力量,推動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雙網融合”,選派機關幹部到小區樓棟擔任“樓棟長”,實現力量下沉網格更好服務基層群眾。將上麵的“千條線”通過網格高度凝練地聚集到了社區、村居工作上,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無縫對接”。
規範用網,人到網中去,事在格中辦。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城鎮化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社會治理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廣大黨組織要主動適應城鄉社區空間形態與社會治理服務需求,有效建立一套結構嚴密、有機銜接的網格管理體係。要堅持工作製度常態開展巡查走訪,問計於民更問需於民,通過堅持每日對網格巡查走訪,上群眾家門服務,進行工作點評、績效考評等方式,確保廣大網格員幹部始終處於“上網在線”狀態。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提升情感認同,將矛盾化解在在萌芽狀態,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全員密網,“網”無局外人,社會齊參與。網格化社會治理與所有人息息相關,需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一方麵,要突出政府主導。在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基礎上,著力放大組織、應急、公安、信訪等部門職能優勢,不斷提高社會麵參與度,形成“網格員+業務部門”的疊加效應。另一方麵,更要突出群眾主體。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主動性,用實用好“小村監事會”“村民理事會”,定期組織開展“小村說事日”活動等載體,提升群眾參與率,充分彰顯群眾的主人翁地位,提升治理質效,實現群防群治、共同治理,形成“網格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良性互動。
機製固網,有錢來幹事,有章來辦事。網格化社會治理是社會基層治理的有效補充,對提高治理成效,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上有著積極的作用,要圍繞實現“有權管事、有人幹事、有錢辦事”目標,不斷完善體製機製、突出剛性約束。要不斷強化工作統籌,將全要素網格化工作納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重大項目及重點改革事項清單,實現事有人管、責有人擔。要強化薪酬保障。創新探索網格建設運行機製,將專職網格員、社區幹部統一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範疇,明確待遇薪酬,不斷激發工作熱情、提升服務水平。要強化督查考核,做好跟蹤問效,采取有力舉措激發幹事服務熱情,對不適應崗位的人員要堅決予以調整,優化服務質量,確保治理成效,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作者:李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