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常熟:一把“小藍傘”,撐起文明城市風景線
2020-10-11 16:17:00  來源:名城蘇州網  
1
聽新聞

曾經,磨刀、修鞋、配鑰匙這些“老行當”在城市中隨處可見,老手藝人們走街串巷,人們隻要循聲而去,就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服務。隨著社會發展,這些街頭“老行當”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在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琴川街道,人們仍然能在街頭巷尾看到這些老手藝人的身影,在他們身邊還有一把特別的“小藍傘”。

疏堵結合,城市管理增添“新亮點”

琴川街道位於常熟市文化片區,區域高樓林立,人口密度較高,城市管理難度遞增,老手藝人的露天經營點是去是留成為市民熱議的焦點:一方麵,這些攤位經營者大都靠手藝為生,一旦取締,他們的生活更加困難;另一方麵,這些攤位的存在,確實也方便了附近居民。在常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經過前期摸排和試點調研,琴川街道推出“小藍傘”便民服務點管理新模式,為轄區從事自行車修理、衣物修補、鑰匙修配等23家老手藝人露天經營點,發放了印有便民服務標識的藍色遮陽傘,將這些散亂的露天經營點納入規範化管理。

琴川街道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為老手藝人撐起“小藍傘”

為切實發揮“小藍傘”的便民利民作用,琴川街道對服務點的經營者姓名、服務點位置、經營範圍、所屬社區等情況進行了摸底排查,並將信息一一登記彙總,再統一發放“小藍傘”。同時,經營者與街道綜合執法局簽訂協議,明確經營區域周邊的環境衛生責任,共同維護市容市貌。“我們借鑒社區成立便民服務點的做法,本著疏堵結合的原則,把這些老手藝人納入統一管理,為他們撐起一把人性化管理的‘小藍傘’,也為人們撐起一把便民利民的‘文明傘’,讓城市管理難點,變成城市文明亮點。”琴川街道綜合執法局局長金歡說。

“小藍傘”老手藝人服務老百姓

剛柔並濟,城市管理充滿“人情味”

一把把“小藍傘”帶給便民點師傅的是守護,帶給市民的是便利,帶給整座城市的則是和諧與發展,琴川街道不僅留住了飽含城市記憶的“老行當”,也為解決城市管理與群眾謀生之間的矛盾問題,提供了新的“答題”思路。

在琴川街道陶山路湖苑遊園對麵,兩把椅子、一個木箱子,搭成了一個修鞋的小攤位,旁邊一把藍色的遮陽傘格外顯眼。二十多年前,聶新民從徐州來到常熟,如今年近六旬的他仍然坐在補鞋機前,全神貫注地補著手裏的運動鞋。聶新民指著身邊的小藍傘說:“今天陰天我就把傘收起來了,平時這把傘撐起來能遮陽擋雨,就像給我的小攤安了個‘屋頂’。有了它,看到執法人員我也有底氣了,傘的顏色還鮮豔,別人很遠就能看到,還給我招攬了不少生意。”

市民魯阿姨說:“老聶手藝好,價格公道,之前我還擔心,這些攤頭以後沒有了,要補鞋可就麻煩了,現在規範成便民服務點,路麵整潔了,這群老手藝人也能繼續經營。”

疏堵結合,“小藍傘”下老手藝煥發新生

投桃報李,城市管理點燃“誌願紅”

“城市管理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其中離不開處罰措施,但人性化執法同樣不可缺少。不光要‘管’還要‘理’,從被管理者的實際訴求去理,從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去理,給予困難群體更多關懷,這也是構建和諧精致之城的應有之舉。”金歡說。“小藍傘”便民服務點管理新模式以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為依據,主動站在經營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破解城市管理頑疾,讓城市管理更具人性化,向包括老手藝人在內的被管理者釋放友好“信號”,激勵其主動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並以誌願服務等形式助力城市發展。

正是這樣的舉措,促進了老手藝人的“反哺”,街道為老手藝人撐起“小藍傘”,老手藝人也主動參與到街道各項誌願服務中,以免費提供便民服務的方式回饋社會,點燃琴川街道的“誌願紅”,在每年的琴川街道學雷鋒誌願服務日裏,都能看到一群白發蒼蒼老手藝人的身影,聽到“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聲,磨刀、縫補、修鞋、配鑰匙、修鍾表這些沉澱歲月記憶的“老行當”如今正以新的形式繼續服務著社會。

老手藝人參與誌願活動,免費為市民提供便利服務

(常熟市融媒體中心 常熟市琴川街道)

標簽:
責編:黃琰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