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7日發表記者胡安·迪利翁的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感染我們的新路徑是什麼?》,內容摘要如下:
兩個由歐洲神經生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打開了人類的另一把鎖,可以在包括大腦在內的眾多身體組織內繁殖。這項旨在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並在器官內蔓延的研究已公布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上。
分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團隊的論文共同得出如上結論。直至不久前,人們知道的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病毒和新冠病毒都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宿主受體。經過這一步後,病毒進行繁殖。不過,科研人員發現了另一個“入口”,它與一種存在於細胞表麵的蛋白質——神經纖毛蛋白-1(NRP1)有關。
負責這項研究的有赫爾辛基大學分子病毒學副教授朱塞佩·巴利斯特雷裏,以及他的同行、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米卡埃爾·西蒙斯。他們二人都找出新冠病毒會“附著”在NRP1受體上的那一部分,這意味著抗病毒藥物有了新的靶點,也讓驗證一種能夠打破這種結合從而降低感染的抗體成為可能。
為了證明NRP1的參與,巴利斯特雷裏在研究中使用了缺乏這兩種受體的人類細胞,然後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引入NRP1受體,並讓這些細胞接觸新冠病毒。巴利斯特雷裏解釋說,神經纖毛蛋白存在於我們細胞的外部。研究表明,它結合的部位與ACE2不同,後者是“粘在”病毒蛋白的頂部。他說:“如果這兩種受體都存在,就像呼吸道一些細胞一樣,那麼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就會得到極大提升。”
在模擬病毒到達上呼吸道的實驗中,科學家們構建了一種與新冠病毒形狀和大小相同的合成納米粒子,並對其覆蓋上能與神經纖毛蛋白結合的蛋白質和肽的碎片。巴利斯特雷裏說:“在我們把它插入麻醉小鼠的鼻子後,結果令人驚訝:兩個小時後,納米顆粒已經到達腦部,它首先出現在嗅球,並經由此處到達大腦皮層。”
病毒也能通過鼻子侵入人體,並且可能以嗅覺神經元為目標。存在於鼻內的神經元較為特殊,因為它們一生都在複製。事實上,我們喪失了嗅覺後(例如因患上新冠肺炎)是可以恢複它的。這些神經元的祖細胞能夠重建連接鼻子和大腦的軸突,因此這兩個器官之間存在一條直接通道,也就可能被病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