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美媒:無視亞太抗疫經驗,西方“漸漸溺亡”
2020-10-19 12:09:00  來源:參考消息  
1
聽新聞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就在亞太地區一邊如蹚水過河般摸索出抗疫措施,一邊等待新冠疫苗問世的時候,西方各大經濟體則在第二波疫情深入歐洲之際,“漸漸溺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13日文章指出,在歐洲,公眾對防疫規則的遵守日益懈怠,這裏的每日新增感染病例超過了美國、巴西和印度。在英國,有人質疑首相鮑裏斯約翰遜在6月份決定解封是否為時過早。法國和荷蘭上周末打破了各自的紀錄,新增確診病例均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在美國,特朗普總統成為七國集團中(繼約翰遜之後)第二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領導人。

文章稱,與此同時,在亞太地區,當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的七個月之後,這裏的生活已接近於正常。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人口健康研究所所長澀穀健司說,這得益於流行病學的基本經驗:信息溝通、檢疫隔離、邊境控製、加強檢測和接觸追蹤。

德國等抗疫成果顯著的歐洲國家也采取了這種做法。

然而,倫敦大學學院全球衛生流行病學與評估講師蒂姆科爾伯恩博士說,英美沒有反思自己的失敗並尋找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一種認為效仿亞太國家為時已晚的聲浪反而日益高漲。科爾伯恩說,北美與歐洲的自由派論調文章、公開信和政界人士紛紛呼籲政府為了經濟而“放棄限製,任疫情蔓延”;這一主張完全無視科學。

澀穀健司說,亞太地區各地的邊境控製非常有效。相比之下,歐盟在6月份恢複了跨地區旅遊,而許多歐洲國家遲遲未要求遊客在抵達時接受例行檢測。

文章稱,世界旅遊組織對旅行限製措施的分析顯示,截至9月1日,“歐洲是旅行目的地放寬限製較多的地區(81%)”,亞太地區隻有28%的旅行目的地放鬆了邊境控製。

但是,西方評論家當中出現了一種十分普遍的“東方通”式論調,即:太嚴厲的措施和口罩令在熱愛自由的英美人當中不可能強製推行。除了一概而論地以文化差異為借口,美國和英國領導人還一再削弱抗疫準則的威信。

3月,約翰遜在視察接收新冠患者的醫院時說他跟“每個人”都握了手,而就在同一天,政府緊急狀況科學顧問團隊向民眾呼籲不要握手。在美國,特朗普一再嘲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總是戴口罩。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發布的一篇報告說,溝通戰略在抗擊疫情中的效果被低估了。文章分析了一些亞太地區經濟體的情況,發現新西蘭、韓國等政府傳達的始終一致的信息有助於預防民眾對抗疫產生懈怠,並為疫苗接種奠定基礎。

文章認為,公眾的信任可能被輕易摧毀。《柳葉刀》周刊發表的一篇論文說,約翰遜的首席顧問多米尼克卡明斯違反了封鎖規定卻沒有承擔任何後果,這削弱了公眾對政府抗疫能力的信心。新西蘭的情況正相反,衛生部長戴維克拉克因兩次違反該國的防疫規定於2020年4月被降職。他在7月份辭職,政府的信譽得到維護。

美國疾控中心前主任湯姆弗裏登博士表示,由於特朗普繼續淡化新冠病毒的威脅,死亡病例到本月底再增加20000例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稱,與亞太地區不同,西方似乎很可能會經曆一個悲慘的冬季。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