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人民網評:與時俱進,高質量立法守護未成年人成長
2020-10-22 18:3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蔡斐  
1
聽新聞

“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國,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 作為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小憲法”,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可謂是高質量立法的典範。其與時代發展要求之間的高度契合,就是一個顯著的標誌。

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提出,“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等等,重新定義了未成年人的素質要求和培養目標。前者體現出新時代“五育”並舉的育人思路,後者則緊隨黨的十九大提出“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大命題,緊扣時代主題,牢牢把準時代要求,堪稱新時代發展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宣言和行動指南。

“網絡保護”是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的專門一章,設立專章,無疑是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這一章采取疏堵結合的治理思路,有針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保障性條款,比如要求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也有針對未成年人“網癮”問題的禁止性條款,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的在線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得插入網絡遊戲鏈接,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3.1%,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互聯網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了許多未成年人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教育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教學體係,網絡操作技能、網絡防沉迷知識、網絡自護意識和能力亟待加強。在這種情況下,以法律專門規定的形式,明確未成年人在網絡領域的權益保護,顯然是回應了全社會對未成年人問題的關注,彌補了此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不足,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進入有法可依的法治軌道。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針對近年來社會關注的涉未成年人欺淩和性侵問題,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有相應的立法修訂和完善。第三十九條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淩防控工作製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淩的教育和培訓。”第四十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製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保護遇到了不少新問題、新挑戰、新要求,與時俱進地修訂和完善法律,使《未成年人保護法》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才能更好地體現法律的權威、公平和公正,也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標簽:
責編:路航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