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評線】以全產業鏈思維優化營商環境
2020-10-22 18:44:00  來源:海南日報  
1
聽新聞

在招商引資中,人們多鍾情於大企業,希望“引一企、活全局”,觸發“鯰魚效應”,激活整個產業鏈。而近年來,海南的不少地方,在招商引資中越來越注重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期待以產業鏈的完善與壯大,來增強自身活力、吸引力,帶動更多海內外企業到海南投資興業。

例如,在創一流營商環境中,海口市鮮明地提出,“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將優化營商環境向縱深推進”,並及時將理念付諸實施,著力打造自貿港全產業鏈招商服務平台,充分整合全產業鏈資源,為企業提供“拎包式”服務。再如,麵對生產裝置停產、石化產業鏈斷裂問題,洋浦工委管委會著眼全局,主動牽線搭橋、協調銜接,有效打通了上下遊,修複了斷裂的產業鏈,讓“多難”困境變成了“共贏”局麵。招商引資不僅僅局限於“點對點”模式,不過度依賴於政策優惠,而是在“補鏈、擴鏈、強鏈”中挖掘自身的深層次吸引力,這正是創一流營商環境應有的姿態。

完整的產業鏈,關乎吸引力、競爭力。誠然,為了實現高效運營,企業更青睞便利、優質服務;為了放大獨特優勢,企業希望獲得政策加持,然而,從長遠來看,其能否留下來、紮下根,歸根結底,取決於是否能夠持續盈利、擴大發展,而產業鏈是否完整、壯大,直接關乎這一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在萬物互聯的當下,企業運行所需要素,無論是原料、設備,還是技術、信息,抑或產品等,都需要上下遊的關聯互補。一個完整有力的產業鏈,不僅可以降低企業成本,還可拓展附加值,增強產業協同性、凝聚力,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這不正是企業所期待的發展環境嗎?

簡而言之,產業鏈的完整與壯大,可推動關聯企業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整體關係,為企業提供深耕細作的肥沃土壤。企業有了用武之地、發展空間,自然願意紮下根來。而就實踐來看,一個地方的產業鏈思維越強,配套水平越高,其營商環境就會越好。這給我們帶來啟示,在優化營商環境中,需切實樹立全產業鏈思維,跳出具體項目、事件,立足整體、著眼大局,以全產業鏈視角,推動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萬不可顧此失彼、抓其一點不及其餘。尤其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有許多政策優勢可資利用,更要在“補鏈、擴鏈、強鏈”上努力做出成績。

由此,政府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就要調整姿態、轉換視角,不能僅僅停留於扮演“服務員”的角色,而要擔當起“組織者”的重任。相比於企業,政府部門有更宏觀、更強大的調控能力,需要從全產業鏈的視角多“為企業所不能為”。比如,更加高效地配置生產要素、更有成效地做好產業鏈上下遊的銜接協調等,推動產業鏈真正做大做強。當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產業鏈的打造需要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遍地開花現象,更多地立足自身特色,發揮自貿港優勢,著力做強特色明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全力以赴做出品牌、做出形象、形成影響力。

大自然中,一個生機盎然的生態係統,必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互補共生形成的。自然的規律同樣適用於經濟發展。隻有善做產業鏈的組織者,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充分發揮自貿港優勢,“一盤棋”謀劃、“全鏈條”推進,在“補鏈、擴鏈、強鏈”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才能構建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才能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的吸引力、話語權,進而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強勁動力。

標簽:
責編: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