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貴州:農體工程助力山村百姓過健康生活
2020-10-22 20:32:00  來源:新華社  
1
聽新聞

新華社貴陽10月22日電 貴州:農體工程助力山村百姓過健康生活

新華社記者羅羽

盼了好久的村級籃球場即將建成,這對15歲的初三學生羅傳成來說可是一件大事。

“我在鎮上念書,平時喜歡打籃球,但是周末或者寒暑假回家,想打球卻隻能到隔壁村去,因為我們村多年來一直沒有籃球場。”他說。

羅傳成家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寨蒿鎮票寨村。這個坐落在重山懷抱中的侗族村寨,有村民516戶2121人。過去,村裏隻有村小學有一塊籃球場。多年前學校經過“撤點並校”後,學生逐步減少,籃球場慢慢沒利用了,籃球架也因老化而被拆掉。

“一直以來村裏沒錢也沒空地,就沒有新建籃球場,村民想打球,隻能驅車2公裏到隔壁的黎平縣順寨村。”村支書吳世科說,今年8月,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幫助下,他們拆掉村中保留下來的集體糧倉,在空地上修建了一個籃球場。

羅傳成的母親陳菊花是一位廣場舞愛好者,過去,她常常跟村裏的一幫婦女在自家屋裏跳廣場舞。有了籃球場後,她們可以跟打籃球的村民錯開,輪流開展喜歡的活動。

“我們侗族群眾喜歡跳舞、吹蘆笙、拔河等,每年過年都會在村委會旁的空地上舉辦文體活動,不過場地比較小,大家感到不方便。”她說,新籃球場就像一個多功能運動場,可以滿足村民日常健身和在節慶期間開展文體活動的需求,深受讚許。

據悉,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正式啟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以行政村為主要實施對象,基本建設標準為“一場兩台”,即一個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兩張室外乒乓球台。截至2019年底,貴州全省超九成行政村配套建設了籃球場和乒乓球台,部分村子因土地原因,隻建設了“半場兩台”。

“貴州將力爭在2020年年底實現全省行政村農體工程全覆蓋。”貴州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靖琦偉說,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運動設施成為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位於貴州中部的安順市目前已實現全市909個行政村農體工程全覆蓋。安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幺鋪鎮上頭鋪村在2019年8月完成了村級運動場籃球架和乒乓球台等的配套安裝工作,為村民開展文體活動搭建了重要平台。

村支書吳澤忠介紹,隨著村民人均純收入從四五年前的約4000元增長至如今超9000元,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家有了更多時間和興趣開展文體活動。目前村裏組建有跳廣場舞、跳腰鼓、跳花燈等項目的隊伍,很多孩子也來打籃球和乒乓球,參與文體活動蔚然成風。

“過去生活條件不好,村民隻關心生計;現在很多村民掙了錢,生活條件好了,大家更重視休閑健身。”吳澤忠說,農體工程的增長變化也折射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並助力農村居民開展全民健身,過上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

標簽:
責編: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