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近期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企穩回升,經濟總體呈現恢複發展態勢。在此背景下,我國外彙市場韌性增強,人民幣彙率表現相對穩健,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22日上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結售彙順差852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834億美元。
銀行結售彙和跨境收支總體延續順差格局
上半年,我國外彙收支狀況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特點:一是銀行結售彙和跨境收支總體延續順差格局。上半年,銀行結售彙和涉外收支均呈現800多億美元的順差。二是售彙率小幅上升,企業跨境融資保持平穩。三是結彙率穩中有升,企業外彙存款餘額基本穩定。四是外彙衍生品交易規模保持增長,市場主體彙率風險管理意識穩步增強。五是外彙儲備規模基本穩定。
“下一步,外彙局將進一步深化外彙領域改革開放,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加強外彙收支形勢研判,不斷地完善外彙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監管框架,維護外彙市場穩健運行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王春英說。
人民幣彙率表現相對穩健
今年以來,麵對複雜嚴峻的外部衝擊和挑戰,我國外彙市場的韌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首先,人民幣彙率彈性增強,在全球範圍內表現穩健。今年國際外彙市場變化的主線是美元走強,主要非美元貨幣走弱。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出現貶值,但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較強。
第二,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表現出相對均衡的發展態勢。
第三,經常賬戶順差和長期資本流入仍然是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
王春英說:“總的來看,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餘地大,為我國外彙市場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將更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釋放彙率風險管理政策紅利
近年來,外彙局以中小微企業為重點,在降低彙率避險成本、提升企業應對彙率風險能力等方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數據顯示,上半年,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彙衍生品管理彙率風險規模達到7558億美元,同比增長29%。外彙套保比率比去年全年上升4.1個百分點,達到26%。新增彙率避險“首辦戶”企業近1.7萬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
王春英表示,下一步將釋放彙率風險管理政策紅利,打通政策落地存在的堵點,加強向金融機構政策傳導,督促金融機構提升服務企業彙率避險的主動性和專業化水平;繼續支持條件具備的地方複製推廣中小微企業彙率風險管理的成功實踐,用好相關專項資金,把減費讓利落到實處。(本報記者 葛孟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3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