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攤經濟鬆綁,讓煙火氣回歸城市
2020-05-29 14:57:00  來源:交彙點  
1
聽新聞

“前兩周我看到報道,西部有城市按照當地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攤位,一夜之間10萬人就業。”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公開點讚部分城市率先推行的“地攤經濟”。

城市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中央文明辦27日明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複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消息一出,引發各方點讚。街邊小店、路邊小攤等維係經濟社會運轉的“毛細血管”,正將“城市煙火氣”拉回人們身邊,促消費增就業的同時,也倒逼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南京新增1410個臨時攤位

夜幕降臨,南京丹鳳街夜市的小攤小販一擺起來,總是人流不斷。“有時候看到攤點賣衣服、首飾,我會去逛逛,不過以前購買東西並不多。”市民魏巍說,外擺攤點方便大家買一些性價比高的小物件,通常擺在空曠廣場上,隻要不占用人行道和機動車道還是建議設置的。

今年4月,南京啟動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要求發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費、壯大新產業、建設新都市。為促進消費,南京市城管局及時製定印發了《做好防疫期間臨時外擺攤點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南京現有3400餘個臨時攤點,主要分布在有時間限製的早餐點、夜市攤點和街邊不占道的修舊攤點等處。在此基礎上,全市今年新增了134處、共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根據《指導意見》:具備外擺條件,且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商業體外廣場和開放式公園,可申請臨時外擺攤點,但需嚴格規範經營,該舉措將持續到今年國慶長假結束之前。”南京市城管局市容景觀管理處四級主任科員張友平說,該市要求各區(園區)在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基礎上,合理設置外擺區域、明確外擺種類、規範設置外擺設施和外擺時段,在規劃紅線之內且不占用人行道的情況下,試點放寬商業外擺管製,以節慶促消費,以活動帶消費。此外,南京還對1912街區、夫子廟、新街口、老門東等重要地段的夜間經濟配套進行規範充實,促進“夜金陵”新消費行動。

留住“馬路市場”的煙火氣,是對城市文明的更高要求。文明城市創建的“新規”,讓很多人點讚。江蘇省文明辦負責人表示,江蘇將不折不扣執行中央文明辦的最新要求,引導各地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保障民生需求,使文明城市創建在恢複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帶動就業,讓城市更有活力

28日下午六點多,在南京丹鳳街夜市擺攤賣衣服的曹先生告訴記者,他剛來擺攤4天,基本每天淨賺100多元。兩個月前,他當上了爸爸,但因為疫情無法工作,而孩子每個月奶粉錢就要一千多元,讓他很著急。所以現在白天在商場賣衣服的他,下班後也繼續本行工作,擺起移動攤位賣衣服。“多為孩子掙點奶粉錢,每天下午五六點開始擺攤,到晚上九點多再收攤。”他說。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夏日的夜晚又聚集起人氣,不少商家逐步延長了經營時間,恢複提供豐富的夜間消費產品。夜經濟在激發消費潛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中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街邊小店、路邊小攤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顯示,中國小店數量約為1億,包含網店、街邊小店、路邊小攤等,他們帶動3億就業,撐起了經濟半邊天。

“疫情爆發後,不光對外貿等企業影響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一些社會弱勢群體的影響更大。”江蘇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呂永剛認為,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帶動整個就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大量的高端創新人才,也需要匹配大量的普通服務業人口及就業方式,這是城市活力的體現,也是城市發展內生需求。夏季到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發展夜經濟的需求在拓展,發展“地攤經濟”,與夜經濟發展趨勢是相吻合的。以攤販為代表的靈活就業模式,可以拓展就業空間,使城市就業體係更健全、更完備,讓就業形態更飽滿、更富彈性,也更人性化,還可以使整個商業網絡變得更立體更豐富更多元。同時,這種零工經濟業態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地攤經濟’蘊含著巨大的經濟能量。”在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助理陸遠看來,外擺攤點是一個就業“蓄水池”,可帶動很多年紀大的居民就業。同時,分布“街頭巷尾”的小攤小販也是城市活力的象征,“接地氣”的經營活動與老百姓的柴米油鹽生活結合,更能彰顯城市以“人”為主的溫度。

倒逼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外擺攤點規定上給商戶適度“鬆綁”,減少不必要的剛性要求,可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激活城市活力,但同時,也給城市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南京市玄武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新街口中隊執法隊員張川每天要去夜市巡查。“疫情形勢變好後,人們出來逛的欲望變強了,每天人流量都挺大。”他說,夜市已開放一個多月,外擺攤位在每天晚上五六點至晚上十點多經營。他們要求經營人員至少留出兩人寬的空間供市民行走,保持攤位及周邊衛生整潔、攤位擺放整齊。執法人員每天會不間斷巡查,街道全天有執法人員執勤,一旦發現問題就會提醒整改。

如何既管理好外擺攤位,又服務好市民和商戶,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南京在增加臨時外擺攤點時,要求各區(園區)製定好相關管理服務和衛生保潔方案,設置臨時外擺攤點要事先征求城管等部門意見,明確攤點主要負責人、占用區域、經營服務品種、時間、安全提示等內容,並設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公布投訴舉報渠道。

陸遠認為,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等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有深遠影響,蘊含著城市治理理念向更人性化更客觀層麵的轉變。城市管理能否靈活機動、提高精細化水平,麵臨很大考驗,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把小攤小販治理好,這將是展示一個城市文明形象最直接的窗口,也是給城市形象加分的重要指標。”在他看來,攤販管理主要難在流動性大,可以探索將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管理中,打造統一“雲管理”平台,實時監督經營活動。攤販擺攤前要去相關部門登記,領取相關電子憑證,攤位上張貼含資質、衛生達標等信息,顧客掃描二維碼也可知曉相關信息,以線上監管為主、線下執法為輔,提高對外擺攤點的管理效率。

交彙點記者 白雪 實習生 劉春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