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百村調研行 | 抱回“下蛋母雞”,老區鄉村4年“三級跳”
2020-06-08 14:22: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1
聽新聞

泰州市薑堰區顧高鎮申俞村,寧靖鹽高速公路穿村而過,曾是黃橋老區經濟薄弱村之一。短短4年多的時間,這裏的變化翻天覆地。5月底,記者一行慕名來到這裏,現代園藝產業園裏,剛安裝調試好的液氮速凍機,剛建起的果蔬分揀中心,處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老家就在申俞村的申曉明,是海陵香草灣薰衣草主題莊園總經理。長期在外的他欣喜地說,“村裏現在一天一個變化,黑臭水溝變成碧波蕩漾的魚塘,農業園裏長出的優質果蔬更是讓人大開眼界,我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來看一看!”村黨支部書記申三榮也感慨地說,這幾年,抱回了兩隻“下蛋的母雞”,村裏一下子做活“農”字文章,趟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不僅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還帶動8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鄉賢“眾籌”,村裏抱回兩隻“下蛋的母雞”

穿村而過的寧靖鹽高速公路,曾讓村裏人引以為豪。“望著南北川流不息的車輛,我們村幹部和農民一直在考慮利用這一便利發展經濟。可村裏一分錢啟動資金都拿不出來,項目無從談起。”申三榮說。2016年,泰州市檢察院下派幹部梅煜掛職村第一書記,帶來了轉機。

到村不久,梅煜就了解到,村裏鄉賢能人眾多,特別是在外能人很有家鄉情結,都希望幫村裏“搭把手”。他便與村兩委會商量,用好本村交通、鄉賢能人等資源,借助外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隨即,首批6名鄉賢能人返鄉參加“群英會”,大家紛紛踴躍發言,在高速公路兩側豎立“高炮”廣告牌可為村裏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最後脫穎而出。

建“高炮”廣告牌需要10多萬元,村裏一時拿不出錢,一位鄉賢從泰州市交通局爭取了10萬元幫扶資金,另一位鄉賢聯係了廣告客戶,梅煜從泰州市檢察院又爭取到10萬元扶助資金。鄉賢們的善舉感動了對方,建造商同意分次建設,分期付款,建一座租一座,每座租金6萬元。4 座“高炮”廣告牌拔地而起,成為一道風景的同時,還每年為村裏帶來租金24萬元,挖到了脫貧路上的“第一桶金”。

建設標準廠房,也是鄉賢們的“金點子”。村裏將市、區幫扶的95萬元資金,投入工業集中區建設標準廠房,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每年都有租金收益,可以說是抱回了‘下蛋母雞’。”申三榮說。

幹部入股,百畝園藝產業園成為“試金石”

抱回兩隻“下蛋的母雞”,村幹部帶領村民發展的勁頭更足了。“村集體有了一定的資金結餘,就要不斷實現‘錢生錢’,就像撒下種子,循環增收。”申三榮說。2018年春,村兩委會創新“支部+合作社”聯建模式,實施“黨建+產業”工程,聚力培育“造血”項目,啟動“富民強村”新征程。

讓村民們感到與以往不同的是,申三榮是申俞村的黨支部書記,同時還承擔著蔬果大棚的運營重任。他牽頭成立泰州市三榮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村幹部入股,總投資130萬元、村幹部參股30萬元,流轉土地100畝,高標準建成顧高鎮現代園藝產業園。其中94畝普通大棚種植花菜、甘藍菜、甜瓜等有機蔬果,6畝連棟大棚種植草莓、櫻桃番茄、小黃瓜、獼猴桃、彩椒等新品種。

有股份就有壓力和動力,村幹部們個個幹勁十足,主動外出對接科研院所,跑市場。申俞蔬果很快打進上海江橋市場,每年為村集體增收8萬元。東台蔬菜種植能人崔玉平慕名而來,流轉土地1200畝,投入1200多萬元,搭建鋼架大棚1080畝,采取“五統一分”經營模式,成立盧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胡蘿卜、花菜、甘藍菜、甜瓜、西瓜等優質蔬果。記者見到64歲的蔣寶珍時,她正在西瓜地裏整理西瓜頭,她開心地說,在家門口上班每天能有50元收入,這在過去想都沒想到。

50歲的崔漢洲也是東台人,他告訴記者,合作社步入正軌後,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工資、年底分紅等形式,帶動農戶參與承包大棚種植,畝產達規定產量可獲得8000元收入,超出部分再給予獎勵。合作社在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8萬元的基礎上,帶動低收入農戶30戶,戶均增加務工性收入6000元。村黨支部還動員村裏有意向的農戶加入合作社,針對不同人群製定方案——對沒有經驗的農戶,合作社提供場地、技術、幼苗,並負責跑市場拿訂單,農戶承包大棚管理,達到規定產量,即可獲得收入。對於有經驗的農戶,可自主選擇品種種植,盧晉合作社提供場地,並幫助銷售。每個大棚的甘藍菜夏季產量達4500斤,冬季產量達6000斤,承包者即可獲得8000元收入,超出部分再給予獎勵。

旅遊“唱戲”,“阿拉”結伴來體驗田園生活

在申俞村現代園藝產業園參觀,寬敞高大的連棟大棚內,高檔果蔬無土栽培,空中生長,無需噴灑農藥和化肥。這裏應用了無土栽培和有機生態栽培的現代農業技術,可以吸引都市人來此體驗,有機果蔬作為禮品出售,遊客也可即摘即食,還可連同盆栽購回觀賞。這些日子,上海客人來了一批又一批,盆栽草莓每盆賣到20元。

600噸儲藏冷庫液氮速凍機剛剛安裝調試好、占地2畝的600噸儲藏冷庫和占地4畝的蔬果分揀中心都已建成……記者了解到,分揀中心具備鮮活農產品檢測、倉儲、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功能,集中周邊種植大戶的產品,打造高品質、多品種的蔬菜集散地,進一步提高蔬果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以花菜為例,春節前,市場上每斤僅售2.5元,如果放到冷庫儲藏,春節後再投放市場,每斤可賣到4元,按畝產5000斤花菜計算,除去電費、人工等成本,每畝差價有六七千元。

“這些都是在為農業旅遊‘唱大戲’做準備,下一步,我們還將再建10畝連棟大棚,方便大巴旅遊車載著遊客直接入棚采摘果蔬。”村委會主任申雪梅說。分揀中心和冷庫服務全鎮5000多畝果蔬,保障了種植戶增收,村集體每年又能增收30萬元。三榮合作社和分揀中心優先向低保、五保戶提供崗位,預計每年帶動低收入農戶30戶以上,戶均增收1.8萬元。

記者 趙曉勇 通訊員 丁明玥 殷仁傑 丁倩 孔曉霞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