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徐州視察時深刻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年”,徐州高點定位再出發。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匡正發展理念,提升發展境界,徐州在全麵小康路上,將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奮力開創徐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踐行新理念,發展樹樣板
記者: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視察來到徐州,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一係列要求。這幾年,徐州貫徹總書記指示精神,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鐵根:牢記總書記囑托,樹立強烈的“答卷”意識,我們提出“三主”的工作思路,即堅持以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主抓手,聚力推進產業、城市、生態、社會“四個轉型”。
目前,徐州發展的戰略格局空前提升,2019年全市完成GDP7151.35億元,經濟總量躍居地級以上城市第27位,徐州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中打造長三角北翼區域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成功經驗典型,成功獲批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高鐵“米”字形樞紐雛形初現,公共交通邁入“地鐵時代”,在淮海經濟區發展中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強化,成功獲評聯合國人居獎、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發展活力動力顯著增強,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創新實施“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企業工作機製,榮獲“2018中國發展營商環境獎”“2019年度中國數字政府優秀營商環境十佳案例”;決勝全麵小康取得豐碩成果,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速,扶貧開發綜合考核連續兩年全省第一;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大力實施“黨建+”工程,建立軟弱後進黨組織“動態清零”機製,投入近4億元完成486個村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任務,推動基層黨建全麵進步、全麵過硬。
記者:下一步,徐州將如何推動貫徹落實工作走深走實?
周鐵根:我們按照總書記要求,結合徐州實際,鮮明提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區域樣板”。前不久,我們召開了第一次現場推進會,今後將作為一項重大製度設計堅持下去。這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樣板,在過去貫徹新發展理念實踐基礎上接續推進、全麵提升,實現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越來越強。
奪取“雙勝利”,打造“增長點”
記者:麵對今年的疫情,徐州如何把對各方麵的影響降到最低,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周鐵根:近年來,我們創新構建以黨建為統領、德治為先導、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的“四位一體”社會善治徐州模式,努力形成黨建領航掌舵、社會共治共享的生動局麵。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一體係發揮了有效作用、體現了治理優勢,黨員服務隊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最美誌願者建起共同抗疫“防火牆”,智慧社會建設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長城”,“三官一律”入網進格為疫情防控、複產複工的“雙勝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4月以來,徐州工業經濟的反彈較快,“五一”假期,中心商圈的人流量已超過去年同期。
疫情造成的困難麵前,也要看到機遇。一方麵,經曆過疫情考驗,現在全國上下的凝聚力更強,自信心更強,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另一方麵,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不是簡單的投資拉動,而是推動經濟轉型,占領新的製高點。此外,新消費拉動數字經濟發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我們相信,可以把損失補回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記者:徐州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疫情對不少沿線國家帶來困難,這對我們也有影響,如何應對?
周鐵根:我們要構建雙向開放新格局,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放大“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效應,在開放載體平台建設、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口岸平台共享共用、國際產能合作等方麵推出新舉措。特別要把淮海國際陸港建設作為重頭戲,突出抓好規劃完善、項目建設、平台提升、招商運營、要素保障,推動中歐班列提量增效,加快建成立足江蘇、支撐淮海、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一流國際陸港。目前,中歐班列開行超200列,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成功獲批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淮海國際陸港不僅是江蘇的,也是全國的,甚至是全球的,我們要有序推進這項工作,打造新增長點。
全力補短板,打贏攻堅戰
記者:今年是實現全麵小康的決勝之年,徐州實現全麵小康如何補齊短板?
周鐵根:近年來,我們把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牽引全局的重大戰略目標,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2019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速,完成了占全省1/4的收低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脫貧任務;強力推進四大行業布局優化和轉型升級,關停並轉汙染和落後企業數千家,大氣質量實現階段性明顯好轉;全麵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所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均已通過省級驗收,基礎教育學位緊張情況大幅緩解,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70%、超出全省1個百分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形成鄉風文明“馬莊經驗”、集中居住“睢寧模式”、空間治理“邳州方案”、環境整治“銅山樣板”等一批先進典型;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顯著改善。當然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徐州在脫貧攻堅、居民收入、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方麵還有短板和不足。
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上,增強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加快補齊決勝高水平全麵小康短板弱項,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徐州“大家庭”。
記者:徐州的農村人口占比較大,如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周鐵根:堅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實現全麵小康的攻堅戰、殲滅戰、收官戰,是市委、市政府向徐州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時刻保持不停頓、不大意、不放鬆狀態,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全麵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著力穩定脫貧政策,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保持勁頭不鬆、力度不減、要求不降,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刹車,扶貧工作隊不撤出,“扶上馬送一程”;對無法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幫扶的低收入人口,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把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與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建立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銜接機製,推進“輸血”與“造血”有效協同;探索建立統籌城鄉減貧機製,健全完善保障、救助、保險、慈善等相互銜接的多層次、複合型保障體係;大力發展與低收入農戶增收關聯度高、產業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富民項目、龍頭項目,實現村級集體與低收入農戶“雙增收”。我們還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密切跟蹤受疫情影響的貧困低收入群體情況,推進低保兜底、健康扶貧、殘疾補助、扶老補貼等政策落到實處,堅決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記者 顧雷鳴 沈崢嶸劉 剛 王 岩 張 濤
勇於“示範”善當“領跑”
新華日報評論員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徐州鮮明提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區域樣板”,這是重大創新、重大使命,也將帶來重大機遇。
從“百年煤城”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從老工業基地到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徐州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大力推進產業、城市、生態、社會“四大轉型”,初步走出一條老工業城市和資源枯竭地區振興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徐州依靠新發展理念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新發展理念走向未來。
徐州打造“區域樣板”,傳遞出加速發展、持續領跑的自信,也展現出創造更多發展經驗、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的胸懷。鄉風文明“馬莊經驗”、集中居住“睢寧模式”、空間治理“邳州方案”、環境整治“銅山樣板”、采煤沉陷區搬遷“沛縣探索”……徐州高質量發展創造了一批成功經驗典型。這背後是思想解放的深化,以新發展理念匡正發展思路、提升發展境界,摒棄唯GDP論的落後觀念,跳出以犧牲安全、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政績的發展歧路;是銳意改革的突破,勇於擺脫“地級市思維”、破除傳統“蘇北意識”、卸下老工業基地“包袱”,大膽探索實踐;也是你追我趕的幹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克難奮進,以“百舸爭流千帆競”的豪情競相發展。
樣板的作用在於示範,更在於引領。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的綜合實力在區域內一直是“領頭羊”。放眼當下,無論是現代產業體係的構建,還是幸福徐州“大家庭”的共建,無論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還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徐州“領跑”的姿勢越來越穩健,“示範”的效能越來越放大。積小步為大步、積小勝為大勝,一個英姿勃發的徐州正闊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