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備受關注的周恩來總理家鄉,淮安將以什麼樣的姿態決勝全麵小康、打好收官之戰?6月17日,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策劃的“市委書記縱論高水平全麵小康建設”全媒體行動走進淮安。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淮安將進一步對標對表、細化措施,抓緊抓牢一係列國家戰略機遇,確保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當特長生,築牢全麵小康“壓艙石”
總投資超百億元的紅星美凱龍愛琴海購物公園項目落戶;與央企中建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中建集團將在淮安投資600億元;與中鐵快運等共建淮安高鐵快運物流基地……最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勢頭絲毫沒停歇。
蔡麗新說,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衝擊,但不會影響淮安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小康建設是一個曆年積累的過程,是一場耐力跑,在衝刺階段雖然受到疫情幹擾,但不會影響最後的結果,隻要我們付出更多努力,就一定能交上圓滿答卷。”在她看來,這場疫情也帶來了化危為機的思考和決斷。
2019年淮安市小康綜合實現度達93.9%。如何打好收官之戰?蔡麗新說首先要揚優勢,做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特長生。淮安樞紐經濟有優勢,水運、公路運輸是長項,高鐵加速形成樞紐,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有力推進,高鐵快運物流基地在江蘇也是第一家布局。淮安還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米袋子、菜籃子優勢明顯,食品工業過了千億級。“我們要揚優勢,讓小康建設質量更高。我們還要站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角度思考先進製造業下一步發展方向和重點,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其次要補短板,去年淮安建檔立卡戶全部摘帽,但還要進一步鞏固,汙染防治攻堅戰也要進一步加強。再次要強基礎,更多地向民生傾斜。最後要避風險,在社會領域做到未雨綢繆,推進幹部作風轉變,比如信訪領域推行“一線三包”,讓各級領導幹部不僅接待上訪,更要去一線下訪。
放大疫情防控經驗,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疫情發生後,淮安第一時間組建防疫指揮工作體係,率先采取分級分類防控措施,實現確診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同時針對疫情對工作的影響,超前製定 “六個工作法”,有力保證了疫情防控和城市功能正常運行。
蔡麗新說,省委書記婁勤儉總結江蘇防控經驗時談到“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這在淮安得到充分印證。大數據方麵,疫情發生後淮安迅速啟動數據比對,有力切斷了傳染源。網格化方麵,實行“四包一”製度,打了一場人民戰爭。鐵腳板方麵,各級幹部帶頭戰鬥在防控一線,這些都為奪取“雙勝利”贏得了主動。疫情期間這些經驗成為寶貴的財富。
眼下,淮安正把“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這一做法應用到經濟領域——推行經濟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原來主要關注規上工業企業,現在把中小微企業納入視野,市委營商辦建立大數據、同一平台來幫助他們。“鐵腳板是什麼?給企業溫暖,光有數據不夠,要更多地到一線解決問題。”

把穩就業作為“頭版頭條”
“六穩”“六保”工作做得如何,直接關係到能否打贏小康建設收官之戰。淮安落細落實,牢牢穩住基本盤、掌握主動權。
把穩就業作為頭版頭條。疫情發生後蔡麗新和淮安市市長陳之常發出《給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的一封信》,讓全市很多原本打算外出務工的人留了下來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切實做好培訓,讓更多人有自主擇業、創業的機會”。
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疫情期間市工商聯號召會員企業與員工共渡難關,個別企業破產時做好員工對接分流,在新上企業時介紹這些員工再上崗,不把包袱推向社會。
招大引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當疫情略有好轉時,蔡麗新帶頭逆行上海招商,上海企業家很感動,說這是疫情後接觸的第一個地方黨政領導。“雖然可以有雲簽約,但真正要打動人還是要靠鐵腳板、當麵談,走得早、去得勤,招商就有效果。”
放管服跟上,激發市場活力。對企業的一些獎補資金,原來要去申辦,企業情況不清楚、時間長,現在實行市級財政涉企獎補政策集成受理改革,一窗受理、一窗領取,讓企業既清清楚楚又能方便快捷享受獎補政策。過去台企辦各種事要找台辦,今年成立台商台胞服務中心,實體化運作,去窗口隨時都有人為你服務。“特殊時期的幫辦服務、經濟網格化、黨政親商會,給出最溫情的服務,這些市場主體都能感受到,他們發展了,也為我們渡過困難期提供了強大動力源。”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做發展新路上的探路者
在5月28日全國兩會剛剛勝利閉幕之際,淮安市委、市政府與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組建合資公司,圍繞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開展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資合作,開創了淮河生態經濟帶公司化開發建設先河。蔡麗新表示,淮安是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倡城市,有責任和擔當去牽線搭橋,促進大家的共同發展崛起。
5月29日,淮安又在北京舉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中國水工科技館規劃谘詢會。在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張建雲等10位國家級專家受聘顧問,一起為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出謀劃策。
這些都是淮安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蔡麗新告訴記者,麵對當前一係列戰略、政策機遇,淮安正逐個對接落實,力求把寶貴發展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當好一個龍頭,積極投入淮河生態經濟帶投資、開發與建設,進一步提升淮安龍頭城市地位;構建一張網絡,從“零”高鐵到去年兩條高鐵建成通車再到建設中的寧淮高鐵,淮安正構建以淮安為區域中心多向放射的“米字型”鐵路網絡;打造一座樞紐,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淮安建設航空貨運樞紐,淮安將全力推進公鐵水空各式聯運,把淮安打造成樞紐新城。
記者 彭廣餘 李先昭 蔡誌明 張莎沙/文餘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