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一株小草”富了一個村莊
2020-09-27 14:44: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1
聽新聞

“尊敬的胡儉女士,您已獲得整村授信貸款預授信50萬元,有效期3年。”9月25日,句容市後白鎮西馮村草坪種植戶胡儉向記者展示最近收到的銀行授信函,興奮地說,這下不擔心資金周轉難了。目前,西馮村收到同樣授信函的種植戶已有300戶,額度最低22萬元,最高50萬元。

西馮村黨總支書記李治順介紹,西馮村是“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村95%以上土地種植草坪,去年村裏草坪銷售達2.1億元,人均純收入43600元,“西馮村的這株‘小草’,在銀行那裏起碼能值1個億。”

地處茅山革命老區的西馮村,全村80%的耕地都是七高八低的丘陵崗坡地,七級翻水成本高於普通農作物收入,一種就虧,村民紛紛外出打工,土地一度拋荒嚴重,曾被當地人戲稱為“北大荒”。2000年,李治順和村裏黨員幹部幾經調研取經,決定帶領村民發展草坪產業。

沿著村裏春天路岔口穿過10多米長的林間小道,一片種滿天堂草和黑麥草的綠色農田出現在記者眼前。“我是村裏第一個種草的,當時各地中小學都在建足球場,草坪緊缺,我請教專家後把快抽穗的稻子全部割了改種天堂草,很多人背後議論我是敗家子。”今年70歲的陳久貴用腳點了點農田,說這片不到2畝的地,當年給他帶來7000多元賣草坪收入,一下子震住了周邊村民。現在陳久貴家草坪麵積達100畝,每年純收入20萬元。

在陳久貴的鼓舞下,村民們紛紛種草。2003年,西馮花草木專業合作社成立,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為社員提供產運銷一條龍服務,並作出承諾:草坪種到哪裏,路就修到哪裏,還包銷一季草坪。合作社100多名經紀人搜集市場信息,社員足不出戶便能拉到訂單。草坪種植迅速向鄰村輻射,僅後白鎮就有3萬多畝草坪。

“我結婚時家裏有多窮?說出來不怕你笑話,在銀行貸了3000元辦婚禮,現在我家1年收入能有300多萬。”一身運動裝的古村村民戴玉美,絲毫看不出57歲的模樣,“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到處跑,不僅為自家300畝草坪跑銷路,還幫大家跑銷路。”

居長美跟著戴玉美種草18年。“當時她跟我講,十來畝水稻能掙幾個錢?種草坪,她來負責銷。”居長美說,僅他們村民小組就有10多戶村民跟著種草,“種個幾畝草坪,加上幫大戶鏟草坪1天400元到600元收入,1年下來能掙10多萬元。”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戴玉美自豪地說,每年經她銷售的草坪達2000餘萬元,都是線下交易,根本沒時間上網,主要原因不是自己能幹,而是貨比三家,客戶青睞西馮草坪。

2017年,西馮村成功申報“西馮草坪”國家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實行嚴格準入機製。以西馮草坪為基礎,後白鎮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建立省級草坪研究院,製定的《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今年4月通過省級評審認定。

占地1000畝的研究院草坪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裏,藏著諸多前沿種草技術,其中最搶眼的是形似機翼的大型平移式噴灌係統。後白鎮科技鎮長團於景金副教授向記者解釋,使用這種係統後,草坪表麵不需要噴頭,方便大型機械作業,節省草坪管理的人力成本。

“我們培育的結縷草新品種適用於高檔運動場,每平方米市場價為40元到60元,是傳統草坪的10倍,還供不應求,揚州一家客商剛預訂了8000平方米。”於景金說,他們計劃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草坪草新品種選育基地,技術成熟後傳授給種植戶,壯大西馮“草產業”,“最近在試驗新的草坪種植基質,發現將秸稈覆蓋在沙子上種草坪,成坪時間縮短10天,成本也降低30%,未來會推廣給種植戶。”

“西馮的草不僅能賣,還能看。僅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就有8000多人次到村裏參觀學習。”李治順說,村裏建起了水上樂園、農耕館、棧道,近期計劃開展千人步行西馮活動,“我們的願望,是西馮賣草坪更賣風景。” 本報記者 董超標 錢 飛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