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北望顧山蔥蘢,村內河網密布,淡雅清新的薔薇與白牆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構成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從一個“雞鳴聞三縣”的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江蘇省最美鄉村”,山聯村花了10多年時間,闖出了一條具有“山聯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做優生態 打造詩意家園
“景色太美了!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鳥叫,早麵的味道也讚了許多!”一早,來自上海的鮑海泉跟朋友齊聚雲澤園茶社,品嚐著山聯村的“網紅早茶”。
山聯早茶的“粉絲”不圖別的,就圖這裏生態好。顧山腳下,10多家茶社坐落在山林間,置身其中,頭頂大樹參天,腳下花草遍野,四周鳥語花香,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光影錯落有致。“我有100多張桌子,最多一天賣了700多碗麵,翻台不知道多少次,有些客人還是從蘇州、常州等地趕來的。” 雲澤園茶社老板陶偉芬說。

雲澤園是山聯村第一家經營早茶生意的。陶偉芬清楚地記得,2012年剛開張時隻有兩張桌子幾條長凳。生意虧了3年,眼看幹不下去了,這時迎來了轉機。“以前山聯村以采礦為主,成天炮聲隆隆,塵土飛揚。後來村裏下大力氣改造村容村貌,開發了荒地、拆除廢舊廠房、遷移墳堆等。”陶偉芬說,村莊環境變美了,遊客也多了,茶社生意日漸興旺。
打造美麗鄉村,山聯村修建道路、清淤河道,實施了汙水接管、景觀配置等工作。人行小道采用鵝卵石、小青磚等材質,鼓勵村民主動對房前屋後、村內零星地塊進行綠化,盡量保持原有生態。水蜜桃、橘子、楊梅、枇杷、草莓、火龍果、獼猴桃……特色水果輪番上陣,讓山聯村一年四季都充滿甜甜的果香。同時挖掘顧山人文景觀,相繼複建了香山頂寺等景點,做實村莊文化底蘊內涵。
如今的山聯村,推窗見綠,移步聞香,目之所及皆風景,成了老百姓心目中向往的詩意家園。
做精農業 探路產業融合
關停了礦山和汙染工廠,村裏該如何發展?山聯村圍繞“農”字大做文章,擴寬適合村莊發展的現代農業。
在山聯村入口,“金色山聯”標牌奪人眼球。“‘金色’是山聯村的特色和底色,也代表著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期待。”山聯村黨總支書記朱虹介紹,圍繞“金色田園,自在山聯”,山聯村挖掘了“三金”,即一朵“金花”(皇菊)、一根“金條”(黃鱔)和一包“金粉”(靈芝孢子粉)。村裏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農業園區,重點打造千畝菊園。每到花季全村都會掩映在一片金黃中美不勝收,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有商業頭腦的山聯人還對菊花進行深加工,發展食用菊、藥用菊,提升產業附加值。在村裏的特色農產品商店,菊花茶、菊花米酒、菊花糕點等十幾個係列的產品琳琅滿目。他們與江南大學食品係合作研發的“菊花伴”飲料,銷售點開到了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成了“金色山聯”的又一招牌。
釣黃鱔是很多人童年的記憶,山聯村卻將它轉化為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的範本。在山聯村物聯網黃鱔養殖基地,二三十個池子裏放滿了鋼架網,黃鱔就在裏麵“蝸居”。遊客興致勃勃地嚐試,在釣鉤上穿好蚯蚓餌,投入池中,不一會一條鮮活的黃鱔被釣了上來。頓時,圍觀的親朋好友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吃自己親手釣上來的黃鱔更美味。”跟著工作人員吳敏傑走進廚房,清洗、切段、翻炒……經過大廚精心烹製,一道紅燒黃鱔出鍋了。“黃鱔可以做成鱔絲、鱔片、鱔筒,各種吃法任你選,村裏打造出與眾不同的‘黃鱔宴’,給四麵八方的遊客推介美麗山聯。”
做強旅遊 引領鄉村振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產品,山聯村順勢發展鄉村旅遊,遊客爬山、品茶之餘,還能到村裏釣魚、采摘、賞花,吃喝玩住都能得到滿足。
水雲居小灣裏是目前無錫搶手的民宿。一幢幢白牆黛瓦的別墅現代感十足,花、草、樹、木營造出開闊疏朗的景致,與周邊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置身其中仿佛在一個大花園。
“這裏原本是破舊的農村住房,經過統一設計、統一翻建,成了一個集健康養生、休閑度假於一體的高端民宿村落。”小灣裏民宿項目負責人張蘭介紹,總共37個房間,自去年開業以來入住率保持在80%以上,不少人會舉家“包”下一幢別墅共度周末。

目前,30餘家農家樂、11家民宿客棧、10多家茶社、15家生態農莊構成了山聯村鄉村旅遊的“基本盤”,“春賞花、夏耕耘、秋摘果、冬慶年”的農村休閑遊模式深入人心,年接待遊客突破百萬人次。
鄉村旅遊也給村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小灣裏民宿由社會投資翻建,每年給農戶租金2萬元,每5年租金增加5%,20年後房子交還給農戶。屆時,農房價值將數倍提高,相當於增加財產性收入,閑置農房成富民增收的“黃金屋”。方誌偉承包了綠自然生態采摘園,70畝地分別種植了火龍果和獼猴桃,“多虧了村裏搞旅遊,這些水果全部供遊客采摘,價格要比批發市場高出一倍”。
“我們倡導的是這樣一種鄉村生活:休閑、自在、綠色、幸福。”朱虹說,不斷做強做優鄉村旅遊,從傳統農業到現代科技農業,從農房改造到民宿提檔升級,從產品升級到服務升級,讓城裏人來了就不想走!

通過鄉村旅遊,山聯村直接轉移安置勞動力400多人,間接帶動上千人就業。農民去年人均收入達到3.9萬元,十年間翻了四番。
山聯村富了,6000多名村民的“幸福指數”更高了。村裏新建了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老年文體活動室、多媒體室、科普館、戲曲文化室等一應俱全。“道德講堂”、百姓書場等弘揚“孝義崇善”傳統美德,文明鄉風在山聯村傳播。村民們對集體有了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發地參與環境清潔和鄉村治理。村民們都說:“山聯村發展得越來越好,大家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