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兩山論的如東實踐:人居環境整治帶來城鄉美麗蝶變
2020-10-07 18:59:00  來源:南通日報  
1
聽新聞

近年來,隨著舊城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江蘇如東的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在城區,全民參與、社區自治的改造成為常態。在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環境正在形成。近日,記者走進社區和村莊,感受城鄉的美麗蝶變。

垃圾圍村蛻變“世外桃源”

過去,豐利鎮光榮村河道養魚年年死,今年魚遊蝦跳。村民李桂林將7年5個月的承包水麵的租金一次性付清。他的膽量來自“垃圾村”變成了“世外桃源”。

曾經,豐利鎮光榮村周邊環境一塌糊塗,被村民稱為“垃圾圍城”。“人居環境整治是村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重點,這個曆史遺留問題一定要解決。”村黨總支書記謝福建等一班人下定決心。他們不厭其煩地做通經營戶的思想工作,廢品收購點搬家,破舊校舍全麵拆除,規劃建設了260平方米的省級示範衛生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站、健身廣場、籃球場及綠化景觀帶。

光榮村村部門前是一條3.75公裏的中心河,河道淤積、水質惡化,河道東岸垃圾遍地。村裏將其與轄區內的其他7條河道通盤謀劃,實施河道護坡及岸坡綠化工程,沿河退耕還綠,建成以垂柳、白櫸、香櫞等為主的經濟林帶;通過出讓河道經營權獲得後續生態河道建設資金,利用農村產權交易平台麵向全縣公開發包,中標方實行生態養殖,承擔河道管護義務。生態河道建設的市場化運作,整村同步推進打造“四美空間”和垃圾幹濕分離,實現了水清岸綠村景美。

與垃圾圍村同樣的頑疾,在如東還有老鎮區的違建。近10年來,原曹埠鎮和飲泉鄉農民街上店鋪搭建的彩鋼房不斷向馬路中央延伸,占道6米,擅自豎的廣告牌大小不一,街麵淪為大花臉。拆!曹埠鎮一聲令下,集中攻堅難啃的骨頭,190戶違建全部消除。此後,曹埠鎮政府給沿街店鋪統一設計廣告、統一安裝、統一規格,刷新了農民街的顏值。

臭水溝變身漁民樂園

每天早晚,在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近海村,來到水上公園健身的漁民絡繹不絕。公園西側的百姓廣場上,漁民們跟著音樂節拍,跳健身舞、做健身操,其樂融融。“這裏原來是汙水橫流的臭水溝,從這兒經過都捂著鼻子,想不到文明創建把這裏變成了百姓樂園。”漁民戴桂珍每天都來健身。

近海村是個漁村,從事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農戶較多,過去養殖廢水直排河道,廢溝塘常年流淌黑臭水。今年2月,人居環境整治啟動後,拆除上世紀70年代年久失修建築,投入130萬元,實施河道兩岸景觀工程,新建農民健身步道、休憩亭、觀景台。6月,村法治廣場、文化長廊、成人健身及兒童娛樂場相繼建成投運。

何近界河是近海村與何丫村的界河,長期以來,河道南側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尾水與河道北側的居民生活汙水直排入河,導致河道淤積、臭氣熏天。經過論證,由近海村與南美白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何丫村、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共同出資300多萬元,對黑臭水體進行整治。今年3月,整個環境整治美化工程竣工。“以前,漁民不敢從河邊走,如今,就喜歡到河邊散步,不僅河水變清了、兩岸變綠了,而且空氣清新了,住在城裏的漁民也搬回來了。”村黨支部書記何恒華說。

過去,走進長沙鎮濱海村也是腥臭味熏天,而今同樣是空氣清新、村潔景美。沿著景觀河跨進村大門,文化長廊、小遊園、公廁盡收眼底,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成堆的養殖工具不見了蹤影。“把漁村打造成為宜居的花園,生活汙水、養殖汙水全部納管,進行漁民生活空間治理,實現了庭院環境整潔美;進行漁村生態空間治理,實現了村落環境網格美。”村黨總支書記馬步鬆說,漁民告別亂堆亂扔亂擺亂放亂燒亂種,逐漸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文明習慣。

園林綠肺取代“城市傷疤”

地麵上開挖出三個水中島,周圍長出小橋流水、健身廣場、驛站……記者來到如東縣城如泰運河北側“三河六岸”項目一片區項目工地,煤炭堆場已經變身滿眼綠色的濱河公園。“我家住在對麵的小區裏,過去曬被子,落滿了煤灰,非常苦惱。”居民吳莉說:“而今,政府不僅幫助我們清除汙染源,還為我們造了一個健身休閑的場所。”

綠道、綠地、健身點,沿著如泰運河南岸向前延伸,站在經編橋上,記者看到砂石堆場、垃圾場已變成市民休閑的生態公園。

如泰運河、掘苴河、掘坎河貫通如東縣城,過去是建材、煤炭堆場和倒閉廢舊廠房的集中地,堆放著各種垃圾,生活汙水直排河道,去年,如東縣委縣政府投資12.9億元,對城市傷疤徹底手術,拉開“三河六岸”河道整治及景觀綠化工程的大幕。“整治河道總長15.05公裏,我們把每一個項目當作繡花來實施,整個工程將繡出5個公園、118萬平方米綠化景觀和30多公裏長的河濱綠色廊道,鋪開‘城依水、水抱城、水城一體’生態畫卷。”如東縣園林管理處副主任黃建新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如東投資近1000萬元,對城區邊角地、零碎閑置地等小區域進行空間改造,實施微空間綠化項目,新增小遊園36個、綠化麵積5萬平方米。

助力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去年,如東投入2300萬元,7個老舊小區完成應改盡改。今年又投入6500多萬元,對王彭新村、昆侖花苑等6個老舊小區改造,實施雨汙水分流、新建停車場、監控和路燈改造以及綠化提檔升級,小區圍牆、樓道、扶手出新,樓道安裝了照明燈,讓舊樓換新顏,讓百姓有了實打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楊新明 徐愛銀

標簽:垃圾;漁民;河道
責編:苗津偉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