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水網密布,全省有鄉級以上河道2萬餘條、縣級河道2000多條。永葆“水韻江蘇”自然之美,全省各地紛紛對小水係進行精細規劃,形成遍布城鄉的美麗生產生活形態。鐵路、公路沿線,也根據資源稟賦,與城鄉發展大格局相融合,因地製宜塑造亮麗風景線。
修複生態,小流域處處有顏值
以前,每逢下雨,泰州市薑堰區周埭村十字溝的溝邊泥土常會被衝刷到河流中,導致河水渾濁不堪並造成河道淤積。今年8月,十字溝迎來了小流域治理及生態修複工程。項目技術人員周存平介紹,通過改建箱涵,與中幹河聯通,並新建模塊生態磚護岸,這裏將再現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薑堰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薑堰依托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工程項目,實施集中連片整治,因地製宜實施清淤疏浚、護坡綠化、水係溝通、水景美化等,再現清流繞村、水清岸綠。
“近年來,六合區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推進農村河道整治,先後完成冶山黃山、竹鎮大泉等小流域治理工程。”南京市六合區水務局負責人說。
充分考慮江蘇水鄉地域特點,我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通過分類指導、典型帶動,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目前,全省共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113個。
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沈建強介紹,在平原區,加強生態修複、水源涵養、村莊環境整治,采取集蓄利用、徑流排導、水係溝通等措施,控製泥沙和麵源汙染物進入河道和管網;在丘陵山區,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目標,整合農業、林業、國土等多部門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同步治理汙水、垃圾、廁所、溝道和麵源汙染。
小流域雖然小,卻承載著附近居民休閑、垂釣、遊泳等親水需求。“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遊泳。”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潘羽忠表示,在提升小水係“顏值”方麵,要讓斷流的河流逐步恢複生態流量,生態功能遭到破壞的河湖逐步恢複水生動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態係統,對居民生活周邊的一些水體,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不斷滿足居民的親水需求。
提檔升級,公路環境賞心悅目
“寧杭高速是我走過的最漂亮公路!”國慶假期,南京市民李剛帶著一家人自駕去溧陽短途旅行,驅車行駛在寧杭高速上,沿線田園山水風光宜人。
寧杭高速從設計之初,就定位為省內首條“生態、環保、景觀、旅遊”高速。江蘇寧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景觀提升上,寧杭公司先後清理高速公路路域內的雜樹,補植主題花木,增加開花、色葉樹種,梳理景觀層次,一路顯山露水,展現田園丘陵風光。
位於滬寧高速公路陽澄湖畔的陽澄湖服務區,打造繁華的枕水古街、精致的蘇式園林,將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邁進服務區的一刹那,可能會覺得到了周莊。”有車主這樣表示。
江蘇14.2萬公裏的農村公路同樣風光無限。
國慶假期,鎮江的“句容福道”引來許多遊客打卡。該線路圍繞“農村公路+生態”融合發展理念打造而成,途經方山生態園、李塔水庫及各類休閑旅遊莊園,沿線山水相依,令人流連忘返。
“每個地方自然稟賦不同,規劃設計的定位各異,如今已逐漸打造出各自的品牌。”省交通運輸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如無錫“美好錫山”農路品牌——膠陽路,與自然地貌、山勢、水體緊密結合,實現“農村公路+生態”融合發展,全線地形優美起伏,形成色彩斑斕的綠色景觀廊道。徐州“暢美銅山”農路品牌——徐漢線,沿線途經徐州樂園、玉帶水街休閑街區、花田花海、月亮灣田園綜合體,一路都是景觀。蘇州“吳韻匠心”農路品牌——環太湖旅遊線,北起光福,經太湖大橋,繞金庭諸島一圈,折返經過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至東山鎮,沿線分布太湖72峰48島,山水風景絕佳。
近年來,江蘇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公路“一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創建活動,建成一大批環境美、服務優的農村公路。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2年,全省將高質量建成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全域美麗農村路,基本實現鄉鄉都有美麗農村路。
提升景觀,鐵路沿途皆風景
出行不僅僅為了“抵達”,還可沿途觀光。
滬蘇通鐵路是一條典型的“綠色之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滬蘇通鐵路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施工中盡量少擾動環境,能避開的樹木堅決不搬遷,河流水係下穿鐵路時建造涵洞,確保原有水係暢通無阻。同時,大力實施路基、站區、生產生活區綠化工程,確保鐵路沿線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喬灌結合、錯落有致。特別是針對昆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在設計和施工中製訂詳細的保護方案,建成濕地景觀帶,實現鐵路與自然融為一體。
圍繞打造“一站一景”,一個個高鐵站正成為別樣的地域名片、城市客廳、文化地標。
南通西站整體造型以“鷗翔江海,騰飛天地”為主題,展現江海交彙處的波瀾壯闊、雲卷雲舒,體現南通西站通江達海、展翅高飛的形象。張家港站立足港城長江文化,將船舵、浪花雕刻其中。太倉站為彰顯鄭和文化,將寶船、船槳等元素融入內裝,寓意巨輪乘風破浪。
北邊是京滬高鐵,南邊是滬寧城際,在這兩道高鐵線路中間,一條4.5公裏的生態長廊——昆山星溪高鐵公園正煥發生機。它不僅讓高鐵成為流動的風景,也讓廢地變成寶地。原先這裏是散亂的工廠、店鋪,後來變為居民休閑健身場所。附近居民感觸尤深,家門口建起高鐵公園後,“高鐵房”成了“景觀房”。
今年底計劃開通的連鎮鐵路淮鎮段和連徐高鐵,正圍繞打造環境優美的鐵路生態長廊加快施工。連鎮鐵路淮鎮段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樹種、彩色樹種、常綠樹種,建設立體多彩廊道,確保樹有高度、林有厚度、四季有景。連徐高鐵正聚焦村容村貌、房容房貌、田容田貌、河容河貌等,進行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把鐵路沿線打造成整潔、暢通、亮麗的風景線。
本報記者 朱 璿 吳 瓊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