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江蘇徐州:加速“智變”,讓先進製造業釋放“老工業基地”新勢能
2022-03-10 14:51:00  來源:中國徐州網  
1
聽新聞

本報記者 唐婧 王春瑩

在江蘇天寶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一項改造立體庫總庫位的“技改”,節省了約50%的占地麵積,每小時可以取放90箱物料。

在江蘇中能矽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對生產質量、產能、節能降耗等方麵進行技術改造,企業共降低了2800噸標煤能耗,每公斤降低成本2.04元,資金節約3900餘萬元……

工業技改,正成為企業提檔升級的強勁引擎。2021年徐州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6%、增幅居全省第一。技術改造,成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亮眼的數據透露出徐州對於工業技術改造和創新的重視。用技術迭代釋放效率紅利,徐州正在擘畫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技改,勢在必行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下,全國各地都在推出相應政策,助力工業精彩“蝶變”。作為老工業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實施工業技改對於徐州來說,既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大計。

技改,讓徐州輕裝上陣。

轉型升級,勢不可當。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是產業轉型升級最好的方式之一。

所謂工業技術改造,是指企業通過采取先進的技術、創新的模式,對現有的生產設施、生產流程進行改造升級,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能耗等效果。

過去,提及徐州,“老工業基地”是第一印象。但是隨著煤炭資源枯竭,正處於工業爬坡關口的徐州深感環境之痛,勢必要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徐州肩負城市轉型的雙重任務,一是國家老工業城市振興,二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為了改造提升現有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徐州在“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引領下,把工業技改作為推動升級、落實戰略的有力抓手,使傳統行業煥發新生機,讓新興產業更好成長。

徐州全力推進智能化改造、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鼓勵企業加大智能製造投入,開發智能化新產品,提高企業智能製造水平。

技改,讓“雛鷹”壯大成“雄鷹”。

2021年,徐州在國際形勢和全球疫情仍然複雜嚴峻的情況下,交出了一份GDP突破8000億元的答卷實屬不易。

徐州經濟有韌性,也顯示出了大企業、大項目經濟壓艙石的作用。2021年,徐州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3.3%。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0%,對GDP貢獻率42.3%,拉動GDP3.7個百分點。

為了培養更多本土龍頭企業,推動“雛鷹”快速成長,讓“雛鷹”壯大成“雄鷹”,技改+創新是必然選擇。

2021年,徐州工業投資增長17.4%、增幅居全省第五位。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57%,較上年提升7.8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攀升,說明工業企業更加注重通過技術改造實現內涵式發展。

技改,讓企業自我革新。

做好技改,既事關產業結構優化大局,又是工業企業搶占市場、長足發展的必由之路。

徐州博彙世通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薄板和中厚板結構件專業化企業。為了滿足生產經營需要,公司新增焊接機器人、加工中心等自動化設備10餘台,改造升級達產塗裝生產線4條,總投資超過1億元,其中技改投資占到60%。

企業投資改造的挖掘機零件油漆作業係統、配重填充係統兩個新作業係統投入使用後,可以有效節約60%的勞動力。並且油漆作業係統采用水性漆作業,這是一種安全無汙染的環保型塗料,排放達標,極大地助力了企業綠色生產。

技改,提質增速

政府如何深耕技術改造,推動全市工業轉型升級?企業自身如何自我革新?

為做好技改服務工作,2021年5月,徐州市出台了《徐州市重點工業技術改造項目推進工作方案》,建立全市工業技改項目庫,全力推進技改項目建設。

為了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徐州市推動製定市級技改資金方案,對企業購置設備進行獎勵。優惠政策落地見效,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能沉下心來打磨技術,極大鼓舞了全市企業技改熱情。2021年度,共有20家企業獲得市級財政資金支持。

在徐州市強有力的支持下,2021年,全市推進重點工業技術改造項目367項,累計完成投資806.6億元,徐工施維英高端裝備智能化改造、華發紡織擴建等249個項目竣工投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於企業來說,技術改造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動力。

在江蘇協鑫矽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幹淨整潔,專業技術人員正在操作著設備麵板。

“我們迅速捕捉到了市場的轉變,當機立斷進行技術改造。”江蘇協鑫矽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研發總監汪晨博士說。

公司原本以生產多晶產片為主,但是近兩年,光伏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單晶產品占據主導地位。2020年,公司當機立斷購置安裝了直拉單晶爐及配備開方、截磨倒等設備,淘汰老舊多晶設備,新增單晶設備。

2021年公司又實施顆粒矽技術應用切片技改項目,購置、安裝專用設備87台,替換原有老舊設備93台,在切片環節對1.5GW單晶改建項目給予更大的保障,能夠生產多種規格的單晶矽片,進一步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

這些舉措也讓公司在2021年實現扭虧轉盈。到2021年底,公司順利投產實現單晶產能6.5GW。同時,改造項目也獲得2021年度徐州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勵資金支持。

技改,澎湃動能

實體為本、製造為根,推進工業技術改造,帶來的是全方位、立體式的效益。技改為先進製造業發展強基礎增後勁,徐州積極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有效投入力度,帶動全市產業全麵進入“換裝”時代。

2021年先進製造業百強市榜單顯示,徐州位居第24名。2018年徐州排名第27位,此後一年提升一個位次,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

亮麗數據的背後是徐州“壯士斷腕”的決心。從2018年起,徐州對鋼鐵、焦化、水泥、熱電以及化工行業開展整治工作,並且堅持“減量”與“轉型”並舉。企業普遍實施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製造模式轉變,幾年內五大傳統行業企業按期完成關閉拆除或進行轉型升級,全麵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2021年,徐鋼集團、中新鋼鐵、德龍金屬成為全市新增的三家百億級工業企業。

“項目達產後可實現新增年產350萬噸特鋼板材生產能力。”企業負責人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中新鋼鐵集團實施減量置換技改升級工程,兼並收購彭鋼鋼鐵、泰發特鋼等鋼鐵產能。

去年,徐州開展數字化轉型的製造業企業總數達1256家,納入年度培育庫企業782家。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深度結合也亮出了成績單,年度新增省級兩化融合試點企業35家,居全省第四。

在轉型升級這場“主戰役”中,機械製造業作為徐州支柱型產業,更是集聚了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徐工重型、徐工隨車、徐工基礎、徐工築路等7家企業被評為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雲意電氣、徐州斯爾克兩家企業被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徐州工程機械集群獲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正式進入“國家隊”名單。正是由於工程機械行業展現出的強大競爭力,徐州入圍了2021年中國先進重工業城市30強,排名位居第26名,力壓鄭州、福州、貴陽等省會城市。

《徐州市“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徐州將全力構建“6+4+N”現代工業新體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徐州將立足發展實際,錨定技術改造,不斷加快優質企業培育,優化產業結構,讓經濟發展的潛力更大、韌性更足。

標簽:
責編:戴淩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