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對變更IP地址屬地要綜合治理
2022-05-29 21:43:00  來源:法治日報  
1
聽新聞

劉為軍

近段時間以來,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台上線了IP地址屬地顯示功能,用戶發言後會顯示其所在省(區、市),如果在境外則會顯示具體國家或地區。由於該功能為各平台設定,用戶不能主動打開或關閉,於是很快有人從中發現“商機”,推出了各類付費修改IP地址改變屬地信息的服務,這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IP代理等服務的關注。

IP代理一般指動態IP代理,是一種能夠不斷變換登錄IP地址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其本是一種重要的安全防護工具,具有加快訪問速度、保護隱私信息、提高下載速度、充當防火牆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容易被違法犯罪者用於隱匿犯罪行蹤,極大增加了執法部門監測、識別和追蹤線上違法犯罪活動的難度。對此,公安機關曾依托“淨網”專項行動,會同有關部門對動態IP基礎資源進行專項治理。不過,自互聯網平台IP地址屬地顯示功能上線以來,一些用戶出於各種原因考慮,也開始想方設法更改自己的IP屬地,導致付費IP代理服務重新火爆起來。

從監管層麵看,雖然IP代理本身是一種正常的網絡服務,但如果被用於違法犯罪,則可能嚴重幹擾IP地址管理秩序,造成IP地址資源使用和管理的混亂,導致IP屬地顯示功能失效,加重網絡空間治理負擔。特別是當前非法IP代理已經產業化,成為許多網絡違法犯罪產業鏈條的重要補充和支撐,一旦更改IP地址的市場需求有所增加,則可能導致相關黑灰產產業化程度加速,從而對網絡空間秩序帶來新的挑戰,嚴重威脅網絡空間安全。

更改IP地址屬地本質上是通過IP代理服務向平台提供代理服務器IP地址,從而達到掩飾行為人接入網絡設備的真實IP地址的目的。對於平台和監管層來講,這一行為相當於修改網絡數據。普通用戶使用IP代理,一般不涉及違法,但如果直接購買IP屬地變更服務,則有可能因違反與平台的協議而遭受禁言、封號等處罰。

對於網絡運營商來說,違規辦理寬帶供他人實施動態IP服務,可能因未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義務,被給予行政警告、限期整改、罰款等處罰。對IP代理服務提供者來說,如果未依法登記備案,情節嚴重者將涉嫌非法經營罪;如果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利用秒撥IP、VPS設備等為其提供動態IP等服務的,將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變更IP地址屬地行為的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圍繞產業鏈開展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和生態治理:

一是要進一步規範普通用戶行為。我國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刑法等法律法規都以服務提供方的行為作為重點規製對象。從現狀看,變更IP地址屬地行為對網絡空間秩序的威脅主要源自非法IP代理服務提供者,但違法犯罪市場存在供需兩方,目前在抑製需求方麵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規範。IP代理的需求群體,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通過網絡實施違法犯罪的不法分子,另一類是不願公開IP地址屬地的網民,如網紅博主、海外代購、明星大V等。對於前者需要加大打擊力度,對於後者宜出台專門規範,引導其誠信經營,防止其為商業利益而非法使用IP代理服務,進一步壓縮IP代理服務的市場空間。同時,要持續引導各大網絡平台健全管理機製,發揮平台管理效能,對非法變更行為作出及時處置。

二是應當強化對IP代理服務的監管。針對非法IP代理,在開展專項行動進行打擊清理的同時,也要通過日常行政手段進行主動幹預。既要加大政府監管執法資源投入,提升監管執法人員水平,全麵排查涉嫌非法IP代理的商家,也要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和製度機製,實現對相關平台的實時動態監管和預警,及時堵塞平台管理漏洞,斬斷IP代理黑灰產業鏈條。

三是必須大力開展IP代理服務的技術治理。要秉持網絡黑灰產業鏈治理的整體思維,積極鼓勵執法機關和相關安全企業開展技術探索,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礎上,探尋準確識別被黑灰產持有或占用的問題IP以及主動幹預違法行為的方法。

(作者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教授)(劉為軍)

標簽:
責編:戴淩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