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在基層|南通首個“人才日”送出“四重禮” 邀請更多青年共赴新征程
4月20日,穀雨至。首屆“南通人才日”係列活動發布儀式舉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園藝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朱琳,在會場收獲稱心“禮包”——集納全市54家優質見習基地312個崗位的“2023年南通實習見習崗位信息”。[全文]
今年以來,如皋發展勢頭亮眼——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如皋發言分享縣域創新特色做法;全省機關作風建設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如皋又作為唯一縣級市代表現場發言交流經驗。
圍繞“看、釣、燒、品、購”,盱眙以天泉湖旅遊度假區和大運河文化帶盱眙段“一南一北”兩個核心區域為重點,以明祖陵、鐵山寺、大雲山博物館等景點,串聯以蝦稻共生為引領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蝦稻共育體驗為主的霍山田園綜合體等特色工業旅遊區,推出係列龍蝦文創產品,開發龍蝦旅遊精品線,一隻龍蝦帶來的產業鏈越拉越長。到“十四五”末,全縣計劃實現接待遊客9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100億元。
服務業是縣域經濟的新興增長極,是縣城繁榮發展的支撐。在築牢製造業基礎的同時,我省“千億虎群”把做強縣城、發展服務業作為“很硬的另一手”,服務業占比普遍高於二產製造業,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個“風火輪”。
實體經濟是江蘇經濟的“看家本領”,更是縣域經濟“命脈所係”。我省邁入“千億縣”的各縣市,把“產業立縣、工業強縣”作為發展戰略,把做實做強製造業、鍛造製造產業集群作為“優先項”,多數“千億縣”經濟的製造業占比接近40%,有的超過50%。製造業已成為我省縣域經濟“壓艙石”。
縣域經濟強,是江蘇經濟的鮮明特征。2022年,我省新增4縣(市)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至此,全省40個縣(市)中共有21個成為“千億縣”,占全國“千億縣”總數40%。
尊才重才的基因不斷傳承,求才用才的腳步從未停歇。宿遷市人才總量達72.3萬,其中高層次人才5.41萬人,為宿遷各項事業發展注入源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