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24日訊 (通訊員 曲茜 記者 羅鵬 實習生 魯勇旺)棲霞山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素以其層林盡染的“棲霞丹楓”位列中國四大賞楓勝地。每逢節假日,優美的景色引得八方遊客前來遊玩觀賞。美景下,如何做好垃圾分類,棲霞山風景區做出了表率。
記者今天從南京市棲霞區城管局獲悉,作為南京首批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示範單位之一,棲霞山景區集中建設垃圾分類設施,建立整套收運體係,分類處理實現閉環。
據悉,實施垃圾分類前,棲霞山風景區所產生的垃圾都為混裝處理,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混裝在一起,送往垃圾中轉站,淡季每日垃圾產生量在1噸左右,紅楓節期間,遊客高峰期每日可達7萬至8萬人次,垃圾日產生量在4-6噸,既汙染環境又造成了資源浪費。“今年來,棲霞山風景區投入近百萬元,在景區入口等處設置垃圾分類集中投放亭4座,新建南門垃圾臨時集中存放點1處,改造鼓樓邊垃圾臨時集中存放點1處,將景區內垃圾集中收集存放。同時,在主遊覽路線及人員密集點位設置二分類垃圾桶310餘個,為景區垃圾強製分類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景區內的分類設施已基本到位,並投入使用。
此外,在硬件設施配備到位的基礎上,景區每天由保潔人員對310餘個二分類垃圾桶內的垃圾進行及時清運,對分類不到位的垃圾進行二次分類,正確分類後的垃圾轉運至4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投放點由專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進行統一管理。“可回收物每周清運1次,有害垃圾每月清運1次,廚餘垃圾每天清運1次。其他垃圾由南京申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清運,每天1次。”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景區內所有混裝垃圾桶已經撤除,替換為分類垃圾桶,為方便景區內各單位、個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棲霞山風景區組織對景區內150名工作人員進行垃圾分類專項培訓,全力提升工作人員素質及知識技能,以便於景區垃圾分類工作有效開展及引導遊客正確垃圾分類。此外,景區內增設各類宣傳牌、指示牌、知識普及牌、主題垃圾分類彩繪、垃圾分類創意造型等設施約160餘處,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在集中投放收集點安排了垃圾分類指導員,指導正確垃圾分類。
針對即將到來的第二十屆“秋棲霞山紅楓藝術節”,棲霞山風景區將以藝術節開幕為契機,開展具有棲霞山特色的垃圾分類廣場活動,促進景區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發展,同時建立棲霞山垃圾分類專業誌願服務隊伍,在熱門景點處加大誌願者、垃圾分類指導員的配備力量,通過宣傳引導、發放文化旅遊紀念品等方式鼓勵遊客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