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的院落,狹窄的街巷,這便是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蘭園社區的樣貌。作為擁有500多戶居民的小區,蘭園社區每天都會產生三、四十桶生活垃圾。近兩年,垃圾分類作為南京市大力提倡和推廣的項目,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整座城市變得更加整潔。
然而,麵對如蘭園社區這樣有一定年份,空間也十分有限的小區,建設垃圾亭房成了一大難事。在玄武城管局與梅園街道、蘭園社區和玖生彙公司的共同商討之下,自3月中旬起,在該片區開展生活垃圾流動收運試點。
流動垃圾收運為居民提供便利
據玄武區城管局四級高級主辦魚曉江介紹,自去年11月以來,玄武區全區的477個小區和1122個單位都開展了生活垃圾強製分類工作,分類覆蓋率達100%;截至今年3月底,已設置垃圾投運點位694個,投運小區率達87.84%。由於社區空間不足,難以建設標準亭房,蘭園社區成為玄武區率先開展“流動收運”的試點小區。
“蘭園小區位置臨街,亭房難以落地,對此,我們轉變思路、因地製宜,與居民積極溝通,充分發揮業委會的議事職能,在蘭園小區推進了‘迷你’垃圾分類亭、非智能垃圾分類亭的建設;同時,為有效提升垃圾分類的覆蓋率,試點展開流動收運的舉措。”梅園新村街道副主任王鶴介紹道。
“從3月15日開始,我們每天安排三輛流動車,采用‘五分鍾停留,三個時間段’的方式,方便居民定時倒垃圾。業主們無需走得太遠,在聽到我們流動車的喇叭廣播之後下樓就可以了。” 梅園新村街道垃分辦專職督導員饒旭霞說,這一舉措深受蘭園社區居民歡迎,也讓流動收運順利開展。
數據采集係統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在蘭園社區19棟樓前,停放著一輛大型“垃圾分類流動收集車”,也是該片區唯一一輛8桶四分類垃圾清運車,3輛雙桶流動收集車的垃圾都會分類彙總到這裏。值得一提的是,這輛垃圾清運車上還裝有一個帶有電子屏的機器,鼓勵居民自主分類傾倒垃圾,在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兌換相應的禮品。
“這個垃圾分類數據采集係統,主要是鼓勵人們進行掃碼投放垃圾。社區給每一戶居民都發了投放卡,通過掃碼或者刷卡就可以得知自己投放的垃圾重量,根據重量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用這些積分可以到社區兌換生活用品。”玖生彙公司梅園分公司經理陳榮說,垃圾收運員們在開展收運的同時,也會擔任宣傳員和指導員的角色,積極爭取居民的理解與配合。
“流動收集車與垃圾清運車的良好配合,加上我們對垃圾分類的大力宣傳,這種‘公交式’的收運方式,一定能將蘭園片區的垃圾分類問題化難為易。”王鶴對改善蘭園的衛生環境狀況充滿信心。目前,玄武區城管局已製定計劃,在1個居民小區(蘭園片區)、4條街巷(丹鳳街、富貴巷、鎖金北路、高樓門沿街商戶)開展流動收運試點,進一步推廣和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