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法到行政,從公共服務到社會參與,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新高地,讓創新成果實現最大價值,南京一直穩步前行。4月26日是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知產‘寧’身邊鏈創新江北”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活動在江北新區舉行。活動聚焦創新企業涉知產保護的痛點、難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宣傳與教育,進而營造更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江北新區人民法院、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科技創新局承辦。這場別開生麵的主題宣傳在中國江蘇網、大藍鯨app、江蘇交通廣播網官方抖音號全程同步直播,共吸引3500餘萬網民在線圍觀。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表示,創新是江北新區發展的“根”與“魂”,新區自成立以來,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PCT申請量均實現翻番,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2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集成電路產值、生命健康產值近年來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他指出,知識產權是江北新區創新資源集聚、產業地標打造、高端人才招引的“金字招牌”,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護航編隊”。
由於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和取證難,因商業秘密泄漏造成巨額損失而無法獲賠一直困擾企業的發展。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江北新區科技創新局推出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商業秘密公證保護平台,以“區塊鏈+公證雲存證”模式提供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數據存證的綜合性服務,填補了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商業秘密在線化保護的國內空白,讓公證的法律可信與技術的科學可信得以在線呈現,真正實現了法律公信力和技術可靠性的雙重疊加。
活動現場,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2020年南京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藍皮書》,藍皮書從立足審判職能、強化製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審判影響四個方麵,對2020年南京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進行了全麵總結。同時公布了2020年南京法院知識產權十大案例,涵蓋商標權侵害、專利權申請、商品名稱糾紛等各類知識產權典型案件,通過南京法院知產庭法官的詳細解讀,更好地指引創新創業主體,警示侵權造假從業者,擴大知識產權影響力。
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普法宣傳的同時,為給創新發展提供“零距離”司法服務,六合區、鼓樓區、浦口區人民政府與江北新區人民法院統籌資源,設立江北新區法院知識產權巡回審判點,集中管轄各區範圍內基層一審知識產權案件,共建嚴、大、快、同知識產權保護機製。
保護知識產權,不是“一域”之事,而是關係“全局”之事。為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江北新區人民法院與江北新區科技創新局發出倡議,11家單位共同簽署《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南京片產區)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合作備忘錄》,共同促進江北新區及自貿南京片區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整體提升。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孫道林將知識產權看作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他表示,我國知識產權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要深化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使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緊緊凝聚到創新發展之上,讓知識產權“澆灌”創新之花。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