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4日電 (卞磊 甘甜 孟湘君)自從日本宣布將把處理後的福島核汙水排放入海,引發多國譴責之後,這一天一夜發生的一切,太“魔幻”了。
首先是美國站出來,為“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日本撐腰,稱日方措施“似乎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是“感謝”日本做出“公開透明”決定的“努力”。
其次是日本自己的一係列迷惑操作——無視漁民和反核團體的強烈抗議,反複對外洗腦,宣稱核汙水經處理後能喝,甚至為處理不掉的放射性氚,製作出看似“人畜無害”的“吉祥物”形象,讓人大跌眼鏡……
然而,在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稱“那些水喝了也沒事”的同時,首相菅義偉曾經拒絕喝核處理水的視頻,被網友翻了出來,讓日本政府光速“打臉”。
各國網友感覺自己看了一出荒誕的連續劇,而令大家憤怒的是,這回並不能“安心吃瓜”,因為日本兩年後要排放的核汙水,將隨洋流汙染全球海洋……
專家指出,中國東海、黃海的魚蝦,未來也可能遭日本“毒水”汙染!
【這一招,太“汙”!】
目前最新消息是,日本將開展閣僚會議,探討如何應對排核汙水計劃引發的爭議,會議最快本周舉行。
不過,各國網友們顯然不買賬。
對於把“放射性氚”擬化成“吉祥物”,日本網友直呼“欺瞞和愚弄國民”,更有網友指責,這是在“轉移重點”,即使處理過,處理水中的鍶90也超標了啊!
還有網友稱,日本這波操作是在“向全世界扔垃圾”,損人害己;“這是日本發動的核攻擊”,海洋又做錯了什麼?
由於日本做出這一決定之時,正值《哥斯拉》係列電影熱映,網友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哥斯拉的形象。
60多年前,那隻受核試驗影響、基因突變的巨型恐龍摧毀東京的故事,背後折射的,又何嚐不是全球唯一遭到核打擊的國家日本,對核深層次的恐懼?
然而,如今,在福島核事故發生整整10年後,日本卻私自做出放“怪獸”出籠破壞全世界的決定,充滿諷刺意味。
有網友形容,日本排放核汙水,無異於書寫“一段哥斯拉新起源的故事”;還有網友表示,此舉簡直就是在用核輻射物製造“哥斯拉”。
【這水能喝?反正菅義偉喝不下】
日本要排汙入海,作為其鄰國和利益攸關方,中韓等亞太國家首當其衝。
“核汙水將會通過洋流,先到阿拉斯加或加拿大,還有夏威夷,然後順著洋流回到亞洲,進入東海和黃海,我們的魚蝦就會受汙染。”首都醫科大學吳巍教授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指出。
盡管東京當局強調,將處理、稀釋核汙水,使其核輻射水平低於飲用水;東電也稱,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的處理,排放入海的是含微量氚的處理水,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就夠了嗎?
按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的說法,“那些水喝了也沒什麼事”,但首相菅義偉2020年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的舉動,則讓麻生“打臉”。
東電在現場曾告知菅義偉處理過的核汙水可以喝,不過,他隻是看了看,並未“幹了這杯水”。
【吃了汙染魚如損傷基因,不止影響一代人!】
日本《朝日新聞》曾報道,其他國家正常運轉的核電站在控製氚含量的前提下,將核廢水排放入海。但事實是,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水所含放射性物質成分極其複雜,與普通核電站廢水不可同日而語。
吳巍介紹說,核廢料中含有銫、鍶、氚、鈷、碘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從十幾年到幾千年不等。以目前的核處理手段,很難達到日本所說的排放標準。當核汙水排入海後,其中同位素會隨食物鏈遷移,海洋生物尤其貝類、魚類等可以富集同位素,人類如吃了受汙染的海產品,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危害。
此前,俄羅斯專家指出,生活在北太平洋,隨洋流流動的魚類,已受到福島核電站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汙染。占據俄羅斯人餐桌的鮭魚等,會進一步被波及。
“人吃了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海產品,這些放射性元素會成為人體細胞的組分,人的基因會受到損傷,產生癌症、畸胎等多種疾患。”吳巍明確指出。
吳巍還表示,“這種基因突變是可遺傳的,這會嚴重地影響人類基因的質量,使人類退化。”
【難道沒有辦法能治日本了嗎?】
日本如此膽大妄為,難道沒有有關國際法和條約來約束日本,強製其履行義務嗎?
從《倫敦傾廢公約》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明確禁止向海洋排放核廢物。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姬揚對中新網表示,“日本大規模地將核汙水排入海洋,無疑是相當惡劣的行為,挑戰國際法律法規的底線,絕非負責任國家的應有舉措。”
此外,《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還顯示,締約國有義務對引起或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質釋放、並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對另一國具有輻射安全重要影響的超越國界的國際性釋放的任何事故,向有關國家和機構通報。
然而,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以符合標準為理由,試圖繞開國際法。它們以為可將向太平洋排放核汙水合理化,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國際綠色和平組織認為,韓國政府等應當做好準備,並就此事向國際海洋法院提起申訴。
13日,韓國外交部召見日本駐韓國大使相星孝一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提供核汙染水處理相關的透明信息、遵守國際社會都能接受的有關環境標準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日方不能對權威機構和專家的意見充耳不聞,更不能罔顧國際公共利益,將福島核汙水往海裏一倒了之。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也發聲明稱,“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期待日本政府展現出應有的透明度,向有關國家通報自己可能構成放射性威脅的行動。”
【美國日本為何“唱雙簧”?】
而就在多方強烈表達反對聲音之際,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的立場出現了偏差。其為日本“背書”稱,日本選擇的核汙水處理方法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且符合國際慣例。
設立於1957年,旨在促進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何出現這樣的“偏袒”?報道此前披露,國際原子能機構與日本關係深厚,2009年起,日本人天野之彌擔任該機構總幹事。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年用兩顆原子彈夷平日本廣島、長崎,加速日本二戰投降進程的美國,似乎沒有將福島核電站的核汙染可能損害美國自身考慮在內,站出來為盟友“撐腰”,稱日方的措施“似乎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縱容日方作惡。
美國日本為何在此事上“唱雙簧”?這或許與將於4月16日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有關。日本首相菅義偉15日就將啟程訪美,他將成為拜登作為總統舉行麵對麵會談的首位外國首腦,拜登曾作為副總統任職的奧巴馬政府,長於經營日美關係。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調查,日美首腦會談預計舉行之際,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受訪者中有7成認為,當下應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關係。
【聲討背後,日本對自己也沒信心?】
“從技術層麵講,關於大量核汙水排放到海洋中的可行性討論,必須建立在具有可信的、可以驗證的數據之上。”姬揚指出。
而事實上,日本媒體似乎都對日本數據沒信心。
日本共同社4月13日發文,對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方、今後排汙入海的實施主體——東京電力公司提出質疑:“主體性和信用盡失的東電,能否推進這些工作和程序,尚是未知數”。
這並不是無端指責。
一方麵,東電用來處理核汙水的專門設備,自2013年啟用以來故障頻現。即使核汙水在經處理後,一些核素的含量也不能保證達標。
另一方麵,東電曾被曝因核汙水處理設施不足,直接將低放射性汙水排入大海;福島第一核電站還多次被曝發生核汙水泄漏。一樁樁一件件,均暴露出東電和相關機構管理上的混亂。
“東電的醜聞,令人不得不對安全性感到極強的憂慮。”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岸宏強調;福島縣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野崎哲則指責東電“毀約”,稱其沒有得到各方理解就做出決定,自己“對不起下一代的漁民”。
也難怪,在此次輿論戰中,東電幾近“隱身”,日媒形容其“始終采取被動等待姿態”。
總而言之,日本將釋放出的這頭“哥斯拉怪獸”,將對全球環境產生實質影響。無論看起來多麼“溫和無害”,“小事重禮節、大事裝糊塗”的日本,自私本性已展露無疑,隻會招致更多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