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劉淙 郭炘蔚)2021年3月19日,法國巴黎著名的百年書店品牌“吉爾伯特青年”(Gibert Jeune)關閉了其位於聖米歇爾廣場的旗艦店。
這家書店以出售教科書和二手書聞名,從19世紀的一家書攤發展而來。書店的黃色遮陽簾,早已是巴黎左岸的標誌性景觀。但在疫情等因素的衝擊下,“永久關閉”的標誌,在開業135年後,掛上了書店的櫥窗。
新冠疫情之下,圖書零售業遭受嚴重衝擊。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莎士比亞書店、美國南加州有126年曆史的弗羅曼書店等等,都曾因銷售額嚴重下滑,而不得不向讀者求援,以渡過難關。
疫情也改變了不少書店的銷售模式。在英國,自2020年3月首次“封城”以來,在線銷售已經成了許多書店的常態。下克萊普頓的“哈克尼之頁”書店經理說,她的書店幾乎成了“郵局分發室”,馬裏波恩的但特書店經理也說,自己像在倉庫工作。
4月中旬,隨著新冠疫情的緩解,英國政府放鬆了對英格蘭地區的“禁足”措施,包括書店在內的非必需零售店鋪可以恢複營業。
“解封”當天,倫敦陽光明媚。人們置身於闊別已久的書香氣之中,指尖劃過一排排書脊,期待著與驚喜不期而遇。
這並不僅僅是一次“久別重逢”的心血來潮。
當空閑時間增多,社交卻不得不減少,人們對閱讀的熱情反而變得強烈。麵對困於一隅的現實,閱讀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釋放、逃避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
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自從英國實施限製措施以來,有31%的人閱讀量有所增加。18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將近一半(45%)的人表示,他們的閱讀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當我們隻能留在家中,不能出門看電影,不能去KTV唱歌,不能和朋友一起聚會;當電視劇和綜藝看煩了,遊戲打累了,睡到晨昏顛倒了……在某一刻,或許我們都曾覺得,比起拿起手機,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消磨時間,是更愜意的方式。
也許你和沙斯塔一樣,拿起了小時候看過的漫畫書,打開“我們過去的一扇窗戶,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傳達著對未來的信息,能使當下的現實變得更加明亮一點”。
也許你和哈裏斯一樣,吃煩了日常菜式後,決定打開一本烹飪書籍,嚐試著使用已經生疏的廚房工具給自己製作美食,不過“大流行一旦結束,這東西又會積灰”。
又或許,你與雅各布一樣,終於翻開了那些“早該閱讀的書籍”,發現原來某位在專業上大名鼎鼎的作者,寫作風格是如此生動風趣……
2021年4月23日,已經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第二個“世界閱讀日”。有些國家正在逐步恢複正常生活,有些國家卻仍深陷疫情之中。
若仍然處於人心惶惶之地,不如靜心讀書,在書籍的世界裏尋找平靜;若多彩斑斕的生活已經逐漸回歸,也不要忘了時不時翻開帶著墨香的書頁,與曾經安慰過你的世界重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