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張奧林)這兩天,捷克在國際上可謂“存在感”十足,剛向俄羅斯發出了“最後通牒”,在遭俄羅斯回懟後,又宣稱將再次驅逐60名俄羅斯駐捷克外交人員。
不僅如此,捷克的鄰國——斯洛伐克也出來幫腔,宣布驅逐3名俄外交官。捷克等國的這一波操作,到底意欲何為?背後那雙“提線”的手,又有何目的?
捷克對俄下最後通牒
俄方:不可接受
當地時間21日,捷克外長庫爾哈內克向俄羅斯發出了一份“最後通牒”,語氣豪橫,要求俄方必須在一天內,允許所有此前被驅逐的捷克外交官返回捷克駐俄大使館工作。若俄方不照辦,捷方可能驅逐更多俄羅斯外交官。
果然,捷克這番命令式的口吻讓俄方感到不快,遭到連續“回懟”。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評論此事時稱:“普京在國情谘文中提到,以要求的姿態同俄羅斯展開對話是毫無意義的”。
俄外交部紮哈羅娃更是明確指出:“這種腔調,俄羅斯絕不會容忍。”紮哈羅娃還表示,可能有些國家可以接受最後通牒,但俄羅斯不在此列。
很顯然,捷克上演的這出“最後通牒”戲碼,俄羅斯並沒有放在眼裏。
捷克或再驅逐60名俄外交官?
斯洛伐克跟風助陣
不過,也許捷克壓根兒就沒想過要俄方接受“最後通牒”,這可能隻是捷克下一步棋的鋪墊。
捷克外交部22日宣布,鑒於俄方對捷方的要求未作出回應,捷方決定將俄駐捷使館人員的數量,限製在與捷克駐俄使館人員相當的水平。
相當水平是個什麼水平?先回顧一下雙方上一輪“交戰”:捷克在4月17日追隨美國,宣布驅逐18名俄外交官後,反手就被俄羅斯來了一個“加碼”製裁——驅逐20名捷克駐俄外交官。
經曆第一輪你來我往之後,目前捷克駐俄使館有24名工作人員(5名外交官、19名行政與技術人員),事實上陷入了癱瘓。而另一邊,俄羅斯駐捷使館卻仍有94名工作人員(27名外交官、67名行政與技術人員)。捷方沒想到俄羅斯來這一出,自然欲尋機報複。
捷克外長庫爾哈內克已經明確表示,捷克接下來可能會驅逐 “約60名”俄大使館工作人員,以使雙方外交使團“人數一致”。
為“聲援”捷克,斯洛伐克也在22日宣布驅逐3名俄外交人員,並要求他們在7天內離境。
針對捷克、斯洛伐克宣布驅逐俄外交人員一事,紮哈羅娃在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方將很快對此做出回應。
俄羅斯遭“外交圍攻”
幕後黑手還是美國?
遭到多國的“外交圍攻”,俄羅斯最近的處境實在有點“難受”。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等國到底是哪來的底氣,突然和“戰鬥民族”俄羅斯硬碰硬地幹起來了?
事實上,這些國家扮演的頂多是“提線木偶”的角色,如紮哈羅娃所說,幕後真正的操縱者,還是美國。
4月15日,美國以俄幹涉美國大選、對美實施網絡攻擊為由,對俄實施製裁並驅逐1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掀起了此次“外交戰”的大幕。
對於美國的挑釁,俄羅斯已在4月21日做出了還擊:將美國駐俄大使館的10名工作人員列為不受歡迎的人,他們必須在5月21日24點前離開俄羅斯。
此外,對於美國等國近來的一係列動作,普京在21日發表國情谘文時也已發出警告,稱如果在對俄關係中跨越俄羅斯的“紅線”,把俄方的克製當成軟弱,俄方將采取迅速而堅決的回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