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50120095400.jpg
貧窮不是命中注定!中國減貧成績單,亮眼!
2021-04-06 13: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1
聽新聞

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3萬餘字的白皮書全景式反映了中國減貧事業的發展。

“貧窮不是命中注定,貧困並非不可戰勝。”白皮書中列舉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一係列成就,中國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減貧成績單。

——貧窮不是命中注定 貧困並非不可戰勝

到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貧窮不是命中注定,貧困並非不可戰勝。中國減貧的實踐表明,與貧困作鬥爭,最重要的是勇氣、遠見、責任和擔當。隻要有堅定意誌和決心並付諸實際行動,就能夠向著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斷邁進。

——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

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

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的版圖。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的6079元增長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長11.6%,增長持續快於全國農村,增速比全國農村高2.3個百分點。貧困人口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轉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增收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6年至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貴州、雲南、青海三個多民族省份貧困人口累計減少1560萬人。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貧困地區適齡兒童都能在所在村上幼兒園

2013年以來,累計改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8萬所,實現貧困地區適齡兒童都能在所在村上幼兒園和小學。

貧困人口受教育的機會顯著增多、水平持續提高,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問題實現動態清零,2020年貧困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

實施定向招生、學生就業、職教脫貧等傾斜政策,幫助800多萬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培訓、514萬名貧困家庭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重點高校定向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70多萬人,拓寬貧困學生縱向流動渠道。

——99.9%以上的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製度保障範圍,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等措施,99.9%以上的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全麵實現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醫療保險製度保障,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解決。

貧困地區醫療條件顯著改善,消除了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98%的貧困縣至少有一所二級以上醫院,貧困地區縣級醫院收治病種中位數達到全國縣級醫院整體水平的90%,貧困人口的常見病、慢性病基本能夠就近獲得及時診治,越來越多的大病在縣域內就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

截至2020年底,全國貧困地區新改建公路110萬公裏、新增鐵路裏程3.5萬公裏,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製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貧困地區因路而興、因路而富。

加強貧困地區通信設施建設,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遠程教育加快向貧困地區學校推進,遠程醫療、電子商務覆蓋所有貧困縣,貧困地區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超300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奮戰扶貧一線

中國從2013年開始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到2015年,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

脫貧攻堅以來,1800多名黨員、幹部為減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

——5年間超24萬人因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被處分

中共十八大以來,對498件扶貧領域典型問題線索進行督辦,查實率87%,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問責,通報曝光69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33.77萬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46.45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4.13萬人。

標簽: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扶貧領域
責編:李暘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