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浙江嘉興七旬老人免費修家電38年:不過是舉手之勞
2021-04-07 13:5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1
聽新聞

中新網嘉興4月7日電(胡豐盛 施紫楠 周孫榆)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永新村的一間平房裏,71歲的周子仁正在他的“百寶屋”裏修理著村民送來的電熱水壺,他也不記得這是38年免費修家電生涯中為村民修的第幾件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年輕的周子仁是村裏的會計,閑暇時候喜歡搗騰“帶電的玩意兒”,有著一副熱心腸。彼時家家戶戶多用廣播獲取信息,廣播一旦壞了多有不便,這恰好給了周子仁發揮餘地。

“那時候廣播很重要,大家要聽新聞聽通知,農民播種、打農藥要聽天氣預報,我能幫(修理)就幫一幫。”在興趣和熱心的驅使下,周子仁就這樣幫村民免費修起了廣播。

當時的廣播多裝在屋簷下、電線杆上,對於村民來說,壞了要申請新的,既不方便又不劃算。很快周子仁就成了村裏的名人,附近村子的村民聽聞永新村出了一個能免費修廣播的“小周”,也都找上門來。有些村民過意不去,想給周子仁一些酬勞,但都被他用一句話拒絕了,“我當會計已經有一份工資了,修廣播不過是舉手之勞。”

在女兒周曉玲記憶裏,從她記事起,父親就是“與修為伴”。

“吃飯時村民找上門,我爸放下飯碗就去修,路過村民家發現有壞的,轉身就回家拿工具,連走在路上看到廢棄的家電,都要去拆點能用的零件。”周曉玲說,“看到鄉親們的廣播被修好,他心裏有成就感。”

後來,便攜式收音機逐漸走進村民家中,周子仁不用經常爬梯子修廣播了,他把“辦公場地”挪到了自家的小平房,自掏腰包買來各種工具將其改造成工作室。村民送來的家電種類豐富了,周子仁常常待在工作室裏琢磨著村民送來的家電該怎麼修。

“那時候不少東西屬於買得起,但壞了還是心疼的,所以大家都來找我,我也沒係統學習過,就自己摸索著修。”周子仁回憶道。

年複一年,周子仁從鄉親們口中的“小周”熬成了“老周”,他也憑借著這份堅守贏得了村民們的褒獎。

村民黃阿姨平日裏不在村裏居住,談到周子仁時讚不絕口:“他的名聲十裏八鄉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做幾年簡單,做幾十年做一輩子不容易。”

村民周怡生聽到周子仁名字時,直接豎起了大拇指,“老周是活雷鋒一樣的人物,他家庭條件其實不好,但他還是免費給大家幹了那麼多活,我佩服。”

周子仁的老伴早些年因病過世,女兒的身體也不太好,孫子剛剛參加工作。永新村黨總支書記姚陳峰告訴記者,村裏考慮到周子仁的經濟情況,想給予他資金補助,但都被周子仁婉拒。

在村裏的一再堅持下,周子仁選擇了一份村莊郵遞員的工作,一天隻要送七八戶,最主要的是這份工作他可以“沿途搞點事”。

“萬一送報路上誰家有家電壞了,可以直接修理。”周子仁樂嗬嗬地說。

相比於過去的“黃金時期”,如今周子仁空閑了許多,找他幫忙的總是那麼幾位“喜舊厭新”的老村民,修的物件也變成了鄰居家的電熱水壺或是鄰居孫兒的玩具賽車,但他依舊樂此不疲。

“可惜現在沒什麼人聽廣播了,老周以前還是村裏的播音員呢,現在我們有事要不就當麵通知,要不……”永新村黨總支書記姚陳峰指著手機說,“就微信上喊一聲,我們有村集體微信群。”

標簽:村民;廣播;家電
責編:李暘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