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50120095400.jpg
聯播+ |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習主席亮明中國態度
2021-04-24 14:46:00  來源:央視網  
1
聽新聞

聯播+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使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雪上加霜。

4月22日晚,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向世界傳遞中國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和信心,發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中國邀約。

央視網《聯播+》特梳理講話要點,與您一起學習。

倡議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

我們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

要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方向,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以創新為驅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堅持係統治理

我們要按照生態係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係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

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後代的責任,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多邊主義

我們要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係,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化自身行動,深化夥伴關係,提升合作水平,在實現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要攜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責;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我們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

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麵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他們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行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

●中國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製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

●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中方將在今年10月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台階,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

●中方秉持“授人以漁”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南南務實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範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

●中方還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發起了係列綠色行動倡議,采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係列舉措,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標簽:
責編:袁中江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