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的天安門廣場上,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烈士紀念日號角》吹響,讓人們仿佛置身風雲激蕩的曆史歲月;高唱國歌後,全場肅立向烈士默哀;伴隨深情的獻花曲,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隨後登上紀念碑基座,在花籃前駐足凝視……在烈士紀念日,以國之名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寄托著對人民英烈的哀思和崇高敬意,感悟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賡續著烈士精神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昂首邁進。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無論是腥風血雨中的革命戰士,還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他們始終無畏前行、無私奉獻,以激昂豪邁、氣吞山河的衝鋒姿態,守望著人民群眾的幸福平安,捍衛著民族獨立和共和國的繁榮發展。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和改變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日中國,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祭奠烈士,以國之名回應著人民崇尚英雄的心聲。從建立誌願軍烈士遺骸和親屬DNA數據庫,到前不久接第七批誌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安葬;從建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到修訂《烈士褒揚條例》;從全票通過《英雄烈士保護法》到建立國家功勳榮譽製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係列國家行動引領全社會形成敬仰英模、學習英模的崇高風尚。與此同時,國家行動背後的國家態度,向世人宣示:曆史不會忘記那些把民族大義、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高舉過頭頂的人。
祭奠烈士,以國之名召喚那些奮進新征程的滿腔報國熱忱的人。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不僅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生活,更以其胸懷品格構成民族精神的筋骨,激勵我們向著未來奮勇前行。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需要我們賡續先烈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奮力搏擊、迎難而上。在英烈感召下,激發出全社會團結一致的向心力、勠力同心的凝聚力、眾誌成城的戰鬥力,以拚搏奮鬥的姿態立足崗位、幹事創業,那麼,無論什麼風浪都打亂不了我們發展的節奏,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祭奠烈士,以國之名彰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意誌。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悲慘屈辱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偉大鬥爭史。曆經苦難的困頓煎熬、先烈的鮮血鑄就,中國人民更珍視和平,絕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過的悲慘經曆強加給其他民族。更何況,中國致力於發展,更需要和平;中國期待美好未來,更愛護和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隻願與世界各國人民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絕不讓曆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的最好紀念。
建黨近百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曆史,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未來前進道路上,我們麵臨的重大鬥爭不會少。我們更加需要激揚英雄精神,砥礪家國情懷,弘揚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的奮鬥精神,彙聚起堅不可摧的前進力量、眾誌成城的和平力量,推動中國號巨輪駛向更開闊水域,揚帆萬裏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