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附子花開大涼山 中醫藥精準扶貧大有可為
2020-10-01 13:2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1
聽新聞

從吃飽飯到吃得好、穿得暖,從貧困求生存到增收擁有夢想,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馬查尼爾在短短5年時間,從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火燈村遠近聞名的致富楷模。他通過種植藥材和發展農副產業順利摘下貧困帽子,並在全村率先步入小康,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利用種植藥材脫貧的不僅是馬查尼爾,在我國有千千萬萬個馬查尼爾因種植中藥材脫貧。2020年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把中藥材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用中藥這個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醫病、治“命”,全麵提升脫貧質量,真正實現“健康中國”。

附子花開大涼山

9月中旬,成片的紫色附子花盛開在涼山布拖,而就是這小小的花朵改變了近萬個家庭收入。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一個彝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94%的全國重點扶貧縣,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2014年,全縣精準識別出貧困村163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22個,極度貧困村3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650戶79638人,貧困發生率為45.7%,遠超全國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9月20日,好醫生藥業集團又一次來到火燈村,開始進行一年一度的附子收購,村民排隊領取現金。35歲的馬查尼爾拿著賣附子的39577元,臉上笑開了花。這個曾經窮怕了的貧困戶,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榜樣。

35歲的馬查尼爾,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其所生活的火燈村地處海拔2700米以上,聚居著170戶834人的深度貧困的人群。精準幫扶之前,該村以種植傳統的玉米、洋芋、蕎子、燕麥等糧食作物為生,每畝產值隻有幾百元,幾乎沒有其他經濟收入。

2014年,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提出“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號召,好醫生集團積極響應,主動參與,采取更加務實,更加有力的措施開展扶貧工作。

雖然生活條件已這樣艱難,但起初讓馬查尼爾種附子他十分抗拒。馬查尼爾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他家也試圖種過附子,但由於銷路時有時無,很多時候一年的辛勞完全化為虛無。

“洋芋、燕麥、蕎子雖然收入不高,但最起碼能讓我們吃上飯。”馬查尼爾說,不餓肚子活著在過去那種生活環境下,隻能是唯一的追求。回看他三十多年的人生,更像是大多數涼山貧困人口的真實寫照。

作為從大涼山走出來的企業家,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表示,“我親眼看到人畜共居在這裏成為普遍現象;孩子們沒錢買鞋,光腳在雪地裏奔跑;村民每天隻能拿燒土豆果腹……我捫心自問,涼山什麼時候能擺脫這種貧困?”他認為,物質扶貧並不具有長久性,一定要把“輸血”變為“造血”,才能徹底改變涼山貧窮落後的麵貌。

經過實地調研,耿福能發現,布拖地處高寒山區,種植附子適宜地要求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腐殖質壤,年均氣溫10-15度,無工業汙染,而布拖廣袤的山地和良好的氣候條件,為附子的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形成了種植附子的天然寶庫。

隨即,好醫生集團決定把附子產業導入精準扶貧,采取“企業+支部+基地+農戶”方式,按照“企業提供種子和負責技術培訓。同時,為了讓種植戶無後顧之憂,種出來的藥材實行保底價收購”的方式收購。同時,好醫生藥業集團在布拖縣投資建立了國內最大的附子GMP飲片生產廠,形成了從種植、加工、產品和營銷的完整產業鏈,不僅消除了藥材種植收購持續性的後顧之憂,還解決了當地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

到2017年,火燈村全村種植附子230畝,好醫生集團收購總額139.2萬元,戶均8188元,當年火燈村76%的貧困戶摘掉了貧困帽,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也有21戶順利脫貧。

中醫藥精準扶貧可複製性高

“種植附子意義不僅在於包幹收購。”據耿福能介紹,由於布拖地理環境、地勢的優越,其種植的附子質量上乘,不易產蟲、發生病變等問題,經過幾年種植後,甚至四川江油等過去種植附子重點地區,主動來到布拖收購作為種苗。或許,這是產業扶貧的真正意義。

在此背景下,好醫生集團將四川省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作為重點幫扶地區,引進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特色中藥材培育種植,創新“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實施“公司為農戶提供良種,給予技術培訓指導,簽訂保底價訂單合同回收產品”措施,幫助支持高寒山區彝族同胞發展中藥材增加經濟收入。

企業還投資1.1億元在布拖縣則洛工業園區修建特色中藥材精準扶貧現代化加工廠,把農民種植的中藥材收購進廠進行初級和深度加工後,成為合格的市場需求產品銷售,增加附加值和農民經濟收入。該廠正式投產後,年處理附子4000噸,苦蕎1000噸,其他中藥材3000噸,年產值1.3億元,利稅3500萬元,安置就業200人,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品牌一條龍格局。以布拖為起點,好醫生集團已在全州建設了9家工廠,安置就業2000多人,其中彝族就業人員占30%以上,基本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耿福能表示,好醫生集團已製定了用10年時間在涼山發展10萬畝中藥材百草園基地規劃,在全國建立30-50個共50多萬畝中藥材GAP種植基地規劃,從源頭上把控中藥材質量,組建中藥材營銷隊伍,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研發、品牌全產業鏈的精準扶貧體係,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與布拖類似,山西省五寨曾經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共有貧困村16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192戶、32717人,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占全縣農民總數高達1/3,同時,深度貧困人口占貧困人口的1/9。2019年4月,五寨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經過評估正式脫貧摘帽。

資料顯示,五寨與布拖類似,屬氣候寒冷,一年一季,靠天吃飯,種植玉米和土豆為主,收入較低。但是生態環境好,病蟲害少,地理環境適合中藥材種植,收益高,見效快。

在此背景下,對口扶貧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從造血入手,協調國藥種業在山西五寨縣建設蒙古黃芪道地種質資源圃及良種繁育基地,提升黃芪藥材品質,北京盛世龍等多家企業也相繼落戶五寨,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醫窮病”、“挖窮根” 富裕指日可待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全國中藥材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在會上表示,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中藥材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後發優勢,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用中藥這個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來醫窮病、挖窮根,向時代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李昱表示,要進一步明確中藥材產業扶貧的目標任務,推進道地品種引領和品質質量提升相結合,做好中藥材種植農技服務,促進中藥材產銷對接,協調擴大銷售渠道。優化區域布局,堅持“道地”理念;推進示範基地和定製藥園建設,並開展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係建設試點;嚴格項目管理,推進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中醫藥新的力量。

事實上,在多方推動下,地方中醫藥扶貧明顯更有針對性。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此前表示,四川省正全域布局,推動川藥振興。每年安排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於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建立產學研用協同推進機製,進行係統研究與綜合開發,研發市場潛力大的中醫藥大健康產品,全力做好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

貴州方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全省中藥材種植麵積達656.9萬畝,年產量達193.1萬噸,藥材規模企業達3000餘家,中藥材總產值達160.8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6.7萬人。下一步,貴州將全力推進全省中藥材(大健康)電子商務平台落地,打造貫穿全產業鏈的核心發動機,賦能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利用好現有產業工具,例如“定製藥園”、國內外醫藥博覽會,逐步促進省內中醫藥產業發展。

黑龍江方麵著重送“技”,將支持引導省內外大型藥企在黑龍江建設定製藥園,提升中藥材基地化種植率,並鼓勵在黑龍江設立中藥材初加工和提取物生產企業,提升中藥材產品附加值。(記者 梁倩 布拖報道)

標簽:
責編:徒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